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广东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更新日期:2019-10-29   来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42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1、以立德树人为高校立身之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在对大学的定位中,将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1、以立德树人为高校立身之本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在对大学的定位中,将立德树人放在培养人才之前,培育符合社会发展、德才兼备的有为青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坚定中国共产党办学的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高校教师身先士卒,做学生的道德模范,带动大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融于学习生活工作的细节当中,每一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都是身体力行的传播者。
2、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培育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是帮助大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的第一步。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梳理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作用关系,关注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以积极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消极的外来文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公共选修课,教育大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幸福的奋斗者、追梦人,在追梦的路上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价值
1、培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国目标
国家层面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追求的价值指引高校开展国家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开设“强国教育”公共选修课,了解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加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接受“强国公开课”教育,通过观看《大国崛起》、《大国外交》、《将改革进行到底》、《巡视利剑》、《辉煌中国》等专题片,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外交政策、改革情况、从严治党、发展理念等有良好的认知与思考,扩展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树立共同理想。
2、维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
实现强国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设好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秩序。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融入第一课堂教育,培养规则、责任意识。第一课堂在掌握基础理论与相关技术过程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守规则、负责任的意识。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融入第二课堂实践,形成维护秩序的好习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自身应负的社会责任的理解,广泛吸引大学生关注并参与法律知识小竞赛、普法情景剧等,自主学习、自主编剧、自主演绎,自发成为传播者和践行者。
3、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同理,要实现强国目标,需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修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真挚爱国,真挚交友。适逢“七一建党节”、 “十一国庆节”等节日前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前往广州市烈士陵园、黄埔军校旧址;深圳博物馆等地开展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实物演示情境中培养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并真心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为奋斗路上的好伙伴。毕业教育增设关于“做一个敬业与诚信的时代新人”的集体宣誓,仪式感可以刺激大学生产生着内在的、深刻的、持久的自我鼓励与自我约束意识。
(三)立德树人,教育者先受教育而后当价值观引路人
1、以德立身
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西汉时期的扬雄在《学行》中写道,“师者,人之模范也。”2018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师德师风”为教师队伍的首要评价标准。以德立身成为对教师队伍(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最根本的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当好价值观的引路人。其一,对高校教师进行价值观测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综合教师总体价值观现状,制定有效的教师价值观引导方案,尤其是对教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其二,陶冶教师道德情操,提高价值观教育能力。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身份是相互转换的。一个价值观正确,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师,才能成为大学生合格的价值观引路人。教师应主动在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等活动中提高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价值要求,明确做“青年友”的育人角色,树立正确的三观,以自身积极的、可堪为榜样的价值观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勇作追梦人的好榜样。
2、以德施教
价值观教育中,并非以地位高、学历高、财富多或者年长来确定由谁提供教育。以德施教的前提是摆正价值观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一方面,以德施教,明确价值标尺。教师以“习得”之“德”开展价值观教育,只有家国情怀深厚的教师,才能教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以德施教,融价值观教育于到学习、生活、工作的细节中。在大学里,教师就是学生价值观教育行走的模范,在学习中教育学生掌握好本领的同时,要与价值观教育协同。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身教”为主,“言传”辅之,把控好大学生思想、言行的“总开关”。引导大学生追求真挚的友谊,寻找志同道合的友人成为为理想奋斗的同伴;在勇敢的同时做一个心术正、行为端的人;在独立的同时做一个值得信赖的、能委以重任的人。
(四)以文化人,以中华文化促进价值养成
1、以国学和革命精神促进大学生价值养成
面对西方消极文化在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要通过文化自身的建设来应对。一方面,以国学和革命文化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溯本清源,开展国学教育。在共同的身份认同上进行多民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文化价值认同的形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日常反思中进行自我控制,培育正直、可靠(负责)、好学的品质。对国学的学习和传承中陶冶情操,唤起共同文化底蕴的共鸣,通过情感认同坚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心,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利益观等。另一方面,了解近现代历史,促进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吸收。如,学习南昌起义,了解建军节的由来;学习遵义会议,了解毛主席笔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战胜艰难险阻,虽身处险境但保持克服困难的积极心态,敢于突破束缚(雄心勃勃)。从侧面引导大学生成功是艰苦奋斗换来的,青春不应在追求享乐与安稳中度过。
2、以岭南优秀文化促进大学生价值养成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对工具性价值观中竞争价值的追求出现的问题,可以以岭南优秀文化(岭南文化一般指以广东文化为代表,是囊括桂、琼二省区的一种地方文化。本研究中的岭南与岭南文化专指广东地区,不包括桂、琼二省区。)中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部分作为价值教育的内容。开发岭南优秀文化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一方面,学习岭南文化特质。岭南文化从地域上可以划分为广府、客家、潮汕、雷州等文化,学习广府人兼容、开放的精神;客家人崇文重教、革命进取的净胜;潮汕人精细灵活、敢闯敢拼、尚儒求雅的精神等。倡导学习岭南文化促进不同地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接受岭南优秀精神的熏陶,认清自身价值取向值得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走读岭南文化景观。开展实地教育将大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参观广州商港和南海一号,了解精英文化教育下的广州先贤(明代陈献章、近代梁启超)与广州塔、粤港澳大桥等;赏析潮州木雕、品潮汕功夫茶等,在潮味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潮汕人孜孜追求的精细完美“工匠精神”等。设置讨论环节充分交流感悟体会,师生之间相互启发。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广东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下一篇: 广东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