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的意义
 
更新日期:2019-10-30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33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目前,高师文学理论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对中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研究不多,投入不足,已不能适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高师文学理论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对中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研究不多,投入不足,已不能适应高师人才培养需求。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主动了解高师人才培养现状,了解中小学一线人才需求,了解自己所教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的传授学生所需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所需的文学解读分析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里面增加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对语文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师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个形势,加强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就很有必要,有助于教师深化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主动顺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性。
由前所述,文学理论教学普遍存有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文学理论教学如果依然只顾承袭学术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不转向中小学语文,显然与语文师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做好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就是要求我们重新提升对文学理论课程认识,深入厘清这门课程的师范性质,找准它在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即主要教会学生一般文学理论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文本解读分析能力。精准这一课程教学定位,就有利于我们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为原则,把那些晦涩难懂又没有实用价值的章节进行简化、淡化处理,精简出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整体性,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将教材内容简要化,教师授课才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才有师生视域融合的平台。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才能有效解决文学理论教学被人诟病的“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顽症。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强化解读能力
虽然说“语文”不等于“文学”,文学活动不能承担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但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部分却毋庸置疑。文学理论教学内容与基础课文教学课堂有着紧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师解读语文课文,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等都离不开文学理论知识储备。所以可以这么说,学生现在掌握了什么文学理论知识,拥有了什么样的文学解读能力,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课文教学能力。做好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对文学理论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文学理论之于未来语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从而愿意学习;让学生明晓“学什么”,从而善于学习;让学生知道“怎么学”,从而乐于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强化文学文本解读分析能力。
(四)有利于推动专业课程建设,增强服务性
高师中文专业是有深厚积淀的专业,然而,长期以来,专业基础课改革力度不大,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学理化,教学效果低下,人才培养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离得越来越远,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更不用说什么“特色师范”。而相反,中小学语文教改却层出不穷,作为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高师中文专业,应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担负起培养师资的重任,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师资,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必须提高服务意识,要关注中小学语文课改,并走在课改前面,起到引领作用。探索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突出课程教学的师范性,破解高师单打独斗式的课程教学瓶颈,融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践教学于一体,才能保障高师中文专业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语文师资。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的意义

下一篇: 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的意义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