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不对称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仍在建设与完善当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小微企业的信息结构与大企业有着显著不同。小微企业中有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作坊,其经营管理水平及财务制度规范性都较差,市场信息披露较少,信息的市场透明度较低,这都造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因而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程度较难甄别,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也时有发生。根据风险定价理论,高风险客户适用高融资利率,而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匮乏,难以承受高利率资金,同时,银行机构为控制风险要求提供抵押担保,这于小微企业而言可谓雪上加霜,最终迫使小微企业退出信贷市场。
2、企业自身劣势
(1)担保资产匮乏。担保不仅是银行机构化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矛盾的必要选择,也是商业银行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的必然手段。然而,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少,基本无可担保资产,根本无法满足银行的担保要求。小微企业贷款也因此中断在项目的审批环节,根本无法获得贷款。
(2)生存周期短。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调查结果,企业注册规模与其存活率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即注册规模越高,企业存活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如注册资本规模低于1000万的企业5年内死亡的比例为20-35.5%,而注册资本规模低于100万的小微企业2年内死亡的比例就高达17.7%。可见,小微企业生命周期很短,破产率很高,因此银行机构为规避风险对其贷款非常有限,且以短期贷款为主。据统计,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在小微企业贷款总数中占比超过了七成,续贷难也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3)内部管理机构及财务制度不完善。目前来看,我国小微企业的管理方式主要采用家族式管理,企业治理的优势就无处发挥,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及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常常存在错误及虚假报表的问题,这严重制约着小微企业质押贷款的获取。这是因为银行在办理质押业务时,要对质押企业进行核查,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中,银行会对借款企业的日常交易及结算进行规范性核查,这将导致借款企业可能因内部管理及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遭受拒贷的风险,造成银行质押担保贷款的发放比例和贷款额度都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