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变迁与城镇体育协同发展的困境
 
更新日期:2019-10-31   来源: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13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失去土地后,进入城镇的失地农民虽然在身份上和居住环境上完成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但是却不能在城市中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由于这是一种被迫城镇化和市

 
失去土地后,进入城镇的失地农民虽然在身份上和居住环境上完成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但是却不能在城市中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由于这是一种被迫城镇化和市民化,失地农民从意识到行为都没有转化为城镇化。刚进入城镇化后的失地农民体育必经一段较长的磨合发展时期才能够融入城镇体育,而这段特殊时期却至关重要,关系到农民体育能否真正成为城镇体育。而这个过程中,改变最明显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失地农民体育需求。随着社会的变迁失地农民体育需求也发生变迁,满足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变迁,又能发展城镇体育,选择两者协同发展才是这段特殊时期的体育发展道路,而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变迁与城镇体育协同发展道路困境重重。
1.地农民体育需求的延时性与城镇体育资源布局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
体育需求是人们因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产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愿望和要求。随着失地农民由农村村民过渡到安置区的市民,他们的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等生活习惯和心理角色发生巨大变化,在短期内难以跨度到城市生活方式,导致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出现延时性,体育需求会在一段时期出现空白或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适应新生活慢慢显示出来。政府在安置区建设上只注重基本居住生活条件的建设,忽视体育环境建设,安置区及其周边体育资源布局缺乏总体规划,体育资源布局较少甚至没有,有的也是简单的一些体育器械和简易的露天篮球场。失地农民从农村进入城镇的初始阶段,体育需求很少甚至没有,这时期体育资源需求很低,不存在需求与满足的矛盾。但随着失地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的变化使他们对保健、娱乐、社交、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变化增长,而体育活动的多功能性对满足人们的身心和社会需求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致使其体育需求随着时间推移和需求的需要日渐凸显,现有体育资源逐渐不能满足失地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延时,而体育资源布局不及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的延时性与城镇体育资源布局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加剧。
2.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的实用性与城镇体育资源可供给性之间的矛盾
农民体育需求实用性较强,被城镇化后,这种特性也保留着,但是城镇体育资源能供给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相当匮乏,主要表现在:一是场地器材需求不足。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公共体育设施无论在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快速的增长和提高,但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存在供应数量和供应类型严重不足的状况。而失地农民土地征收前后体育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体育健身需求日益增加,伴随着与日俱增的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其需求。二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城市中相对完善,失地农民安置区属于边缘化地区,公共服务体育建设不完善;三是现有资源可供给性不足。失地农民原掌握的体育项目在新环境下从事不了,提供的有限体育资源却利用不上。在仅有的体育资源上,对于收费体育场所,失地农民消费观念一时难以转变致使消费场所活动的不多,一些免费体育项目资源失地农民又不会,因此,能供给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的资源少之又少,出现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实用性与城镇体育资源可供给性之间的矛盾。
3.失地农民体育需求转变与城镇体育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
体育需求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活方式必将发生变化,其体育需求也必将发生转变。农民的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单一性,导致农民的休闲有很强的乡土特产。农民乡村生活的休闲时间是由围绕农业生产而产生的,并受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的休闲内容具有很强的同质特征。但是土地被征收后,农民的生活不再受农业生产影响,不再有农忙和农闲了,失地农民拥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农民对体育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慢慢适应市民生活,其生活习惯在继承与发展中变更。失地农民失地前只在农闲时间和民俗节庆日从事体育活动,原已掌握的一些体育项目带有浓重的农村特色,活动项目以民俗体育项目为主,失地后,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多,体育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增加,受城镇生活的影响活动项目也增多,在新的环境下,一些民俗体育活动由于场地器材、活动伙伴的变化无法继续下去,新的城镇体育项目短时间内没能掌握,对城市体育项目缺乏认识,更需要体育指导员指导,但是目前我国安置区缺乏体育组织,很少配有体育指导员,在这种情况下,失地农民体育需求的转变得不到实现和满足。失地农民体育需求转变与城镇体育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致使失地农民体育在融入城镇体育的过程中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失地农民的体育生活和城镇体育发展。
4.失地农民对民俗体育的需求与城镇体育发展现代化之间的矛盾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民俗体育依附于传统节庆日(如祭祀、庆典等)而诞生、演变和传承下来的。城镇化后,失地农民由传统的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主的乡村生活进入陌生的社区生活环境,打破了原来的散居形式进入集中居住,空间地域的变化,居住环境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迁,对民俗体育影响极大。城镇化带来民俗传统节庆日活动减少,抑制了赖以民俗传统节庆日活动为平台的民俗体育活动减少,甚至有些民俗体育活动保护不力正在悄然消失。民俗体育具有浓厚的民间民俗特色,由于城镇化后一些民俗体育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没有合适的场地、或者无法改良而逐渐消亡,而传承下来的民俗体育融入现代体育困难重重。城镇以现代体育发展为主,在一些民俗体育无法继续,而现代体育又没有掌握,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受阻,致使失地农民民俗体育需求与城镇体育发展现代化之间矛盾显现。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变迁与城镇体育协同发展的困境

下一篇: 失地农民体育需求变迁与城镇体育协同发展的困境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