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更新日期:2019-10-31   来源:教育探索   浏览次数:1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地处省会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尽管因数量众多涵盖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而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发展力量,但国家办学经费的投入明显

 
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地处省会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尽管因数量众多涵盖本科院校的半壁江山而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发展力量,但国家办学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原“985”“211”及一些老牌本科院校,其对优质师资、生源的吸引力也明显不够,高职高专又因其灵活实用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自有一片发展的天地,地方本科院校恰恰就成为了其中“尴尬的中间层”。这既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也是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效能的要因。
1、学生管理理念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教育部最新修订实施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实施学生管理”,要在“尊重和保护”“教育和引导”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学生管理的核心、关键在于服务学生,为学生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管理更加注重营造自由平等的环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反观地方本科院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地方产业经济对接,新增了许多专业,自然学生人数也增多,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环境甚至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参差不齐的生源质量大大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于是乎只要学生遵纪守法、按部就班,最后不出问题安全离校,就可视为学生管理的成功。这种以管、治为主,轻服务弱人文的制度管控型传统管理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面上的统一标准化管理,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与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目标不相匹配,亟待更新。
2、学生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诉求
尽管处于信息化时代,地方本科院校还是会受到远离社会中心、信息中心的地域缺陷的影响,导致信息接收不畅通或滞后,无法及时更新传达社会新热点、管理新动向。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本科院校面临自身战略调整逐步转型发展,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和滞后随之浮出水面,学生管理也出现尴尬局面:信息上的不通畅,程序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使得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不信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常规解决方式难以获得学生支持;出现问题的善后处理往往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展。除此之外,学生管理各个环节的孤立不连贯,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也与地方本科院校走产教融合的灵活、开放教育模式不相匹配,既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学校的发展变化,也不利于自身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提升。
3、学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参与动力不足
前文我们提到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尴尬的中间层”,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也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的中间层”。那么对同样处于“尴尬的中间层”的地方本科院校,如果是“考砸”掉进“鸡窝”的“凤凰”,在茫然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如果是“混文凭”的亦或是“随遇而安”的普通大众,虽不至于抵触,也或多或少会不自信。而地方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共享相关信息,那么这种茫然、抵触和不自信就会自然而然发展为强烈的自卑和偏激的认知心理,导致对学校的不认同和对自身的怀疑、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严重阻碍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更不用谈参与、谈动力。再加上“尊师重教”观念的长期浸润和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即便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被赋予了一定的管理权力,被要求参与进去,也是或漠不关心或应付走形式,只要不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便可超然置身事外。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在行动上反向强化了“管控”基础。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