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不明确
何为生命教育?不同的学者的解释不同的观点,冯川川(2017)认为生命教育是遵循生命之道﹑关爱生命﹑生命有爱的教育;吴福寿(2018)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是死亡教育;王晓晨(2014),杨祥禄(2014),张理甫(2017),陈刚(2016),徐其清(2016),崔小娜(2013)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除此之外,其他学者也对于生命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义,侧重点不同,学术界也没有对生命教育有明确的定义。由于缺乏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准确理解,这就导致生命教育实践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实际应用中很难取得丰硕的成果。
(二)生命教育的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
由于学术界没有对生命教育内涵给出明确的界定标准,因此,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简单地将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作为生命教育的唯一标准,况且也并不清楚生命教育具体应该包含哪些模块,鲜有高校将生命教育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去教学,构建生命教育教育体系更无从谈起。这就容易导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最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这也就很容易解释当今时代为何自杀率逐年上升。
(三)生命教育队伍建设滞后
教育实践的主体在于教师。西方国家在20世纪末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将生命教育上升到全社会层面,贯穿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完善的生命教育的制度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没有成立生命教育的机构负责这方面的师资配置﹑师资培训﹑教学科研﹑课程设计,导致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长期停滞不前,教学效果也很难得到科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