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探析高职“2+1”模式构建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更新日期:2019-11-04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17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启动课程模块化项目教学基于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衔接问题,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项目教学。建议整合课程重叠部分,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

 
(一) 启动课程模块化项目教学
基于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衔接问题,可以采用课程模块化项目教学。建议整合课程重叠部分,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根据人才培养需求设置模块化项目,借助项目的启动、监督和完成,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模块化项目的内容包括校内的理论知识传授和校外的实践拓展操作。首先,作为主导者的学校应该根据市场调研和专业特点和企业一起进行项目论证,这其中包括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延伸和能力的培养。企业在充分了解学校和学生的需求后承诺完成模块项目后期的实践部分。学生必须在企业实习中拿出模块项目的最终成果。这样有针对性、目的性强的设计不仅能促使校企紧密沟通,也能调动高职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模块化项目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前必须充分论文,开展实际的调查研究,才能制定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其次项目的制定需突出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可拓展性,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再次,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避免学生个体化,这样可以促进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工作和学习交流;最后,采用综合评价,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学生,以点带线,以线促面,促进学生就业岗位能力发展。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360度学生管理模式
“2+1”模式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于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作为管理方的学校,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分析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摸索适合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学校的前两年,企业可提前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模式和工作岗位,从心理上任课企业,为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校内的理论课程中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外企业指导老师也应该接受相关培训,让其了解大学生心理特点,确保学生顺利度过“实习过渡期”。再次,深化360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建立校内指导老师、校外指导老师、家长朋友等多方管理。最后,加强安全教育,保障学生实习安全。学校与学生家长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约定各方权利义务,随时了解学生实习心理状况,维护学生利益。
(三)“2+1” 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构建
教育部在16号文件中明确表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和企业实践考核项结合”。首先,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应由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以不断改善评价机制。考核体系不能一刀切,建议结合专业特点来设置,也可根据企业岗位不同内容确定考核目标。其次,加强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组建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实习指导队伍,保障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再次,考核结果与奖罚相结合,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可以在学校设置“优秀实习生”奖金,鼓励良性竞争。最后,构建网络评价系统,有助于解决学生实习地分散、实习岗位不一致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而且,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很频繁的探望实习学生,网络评价系统也给老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学校成本。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析高职“2+1”模式构建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下一篇: 探析高职“2+1”模式构建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