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发挥“桥梁”作用
校企合作存在困难之一就是很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合作不够深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部分中小型企业追求短期利益,不愿花精力培养学生,更不愿承担其中的风险和责任。另一方面,政府没有从全局出发做好协调安排工作,没有建立专门的部门来统筹规划发展目标,运行机制不良。
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中都是先由政府牵头,然后开展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桥梁”的功能,具体举措如下:首先,启动开发区经济整体发展战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以温州为例,浙南产业区与高校进行长期合作,建立很好的合作平台,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场所,高校也为该经济区域输送较稳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招工难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瓶颈问题。其次,政府给予企业相应优惠政策,形成利益驱动机制。由于学校是非盈利单位,所以无法给予企业直接的经济补偿。但是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法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这对中小型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根据接收学生的数量给予税费部分减免或其他金额的奖励。对合作深度和广度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宣传,帮助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最后,政府成立考核管理部门。任何的机制若想长期运行,必须要进行不断考核和管理。对于在校企合作中配合度不高的企业,政府部门可以淘汰,不再享受任何的补助或扶持。而在校企合作中考核良好的企业应该给予更多支持。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才能为区域的经济带来新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应急机制
“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在企业的时间由原先的半年增加到一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上困难。实习企业分散化使得学校很难尽早处理和解决其中发生的问题,因此必须认真研究顶岗实习学习管理应急办法,才能做到临危不乱,高效解决。首先,签订校企合作责任明确书,一方面与企业达成协议,使企业清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告知家长和学生,让他们知道在实习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起到预防的作用。其次,利用现代化技术,构建远程实习管理平台。学校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与在校老师沟通很少,导致问题逐渐叠加也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现代化的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校内老师通过在平台上与学生和校外老师的网络交流,及时分析问题所在,将可能出现的极端问题扼杀在摇篮里。最后,做好应急处理恢复工作,总结经验。顶岗实习中发生突发事件是很难避免的。但高校应该提升自己处理问题能力。学生问题处理后,学校和企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对危机进行认真全面的评估,进一步 查找可能存在的隐患,杜绝同类事情再次发生。此外,还应对相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尽快回复健康的心理,投入到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