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高校物业管理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更新日期:2019-11-05   来源:高教论坛   浏览次数:23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协同治理是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性概念之一,协同治理理论主要得益于系统论中的协同理论,通常来说系统论中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

 
协同治理是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性概念之一,协同治理理论主要得益于系统论中的协同理论,通常来说系统论中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在多数情况下,各要素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实现大于一的效果,需要系统各要素之间进行有目的的协同,才能使整个系统达到稳定有序的状态,实现各要素之和大于整体的目的。协同治理又有着治理理论的本质特征,在我国,治理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中庸》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治”就具有治理含义,主要是指治理国家。英语中的“治理 ”(Governance) 最早可以追溯至古拉丁语中的“掌舵”一词, 并经常与统治一词交叉使用, 也主要指国家和政府的引导、控制和操纵。1992年, 美国政治社会学家詹姆斯·N·罗西瑙在其《没有政府的治理》一书中将治理定义为:“与统治不同, 治理指的是一种有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可见,治理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并且与此相关的各个主体都可能发挥核心作用。罗西瑙认为,在实践中,治理主体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性, 可以是协商、互助、合作等正向的关系, 也可以是矛盾、冲突、疏离等负向的关系,而各个主体之间的正向关系多用协同治理来表达。
反映到大学治理领域中, 主要包含两层含义,首先从外部来看,则可以引用系统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 ,系统论认为一个与外界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属于开放系统 , 反之则是封闭系统,大学无疑是一种开放系统,是一个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系统。并且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大学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高校物业管理就涉及到了众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既可能是协商互助的关系,也可能是矛盾疏离的关系,因此需要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以避免价值分散的问题,从而实现跨界共融。从内部来看,则可以引用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理论,即拥有不同认知结构和文化价值的事物需要以上两个过程才能达到平衡。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东西”,就算形状大致相同,其内在构造也是各异的,高校与物业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内在文化的区别使二者呈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属性的转化需要经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协同治理的过程。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高校物业管理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下一篇: 高校物业管理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