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行在陕西的设立与发展
陕西处于我国西部边陲,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鸦片战争后一直战乱不断加上交通的不便,经济发展一直较其它地区落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银行迟迟未出现。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安有票号11家,三原有10家、南郑(今汉中)有1家。”“钱庄业在陕西兴起较迟,鸦片战争后逐渐兴盛起来”1894年(光绪二十年)后,陕西设立了许多官银钱号,如陕西官银钱号、秦丰官银钱号。随着政局的变化,各类近代新式国家金融机构纷纷进入陕西。抗战前,国家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均在陕西设立了分行。“民国四年(1915年)在西安设立办事处,1933年11月在西安设立分行”,第二个来陕设立机构的是中国农民银行,其前身“四省农民银行最初于1933年上半年在西安设立了办事处,1935年4月更名为中国农民银行在东大街设立分行。”中国交通银行“1933年在潼关设立支行,1934年11月在西安设办事处,12月1日设西安分行。”中央银行来陕最晚,直到“1935年5月才在西安粉巷设立分行。”
各大国家银行来陕西后迅速扩张,在各地增设分行“抗战爆发前四大银行在陕西的分支机构有17处。”“截止1941年底,陕西境内四行共有分支行处31处,1942年底增至47处,1943年底达到64处,在后方各省中位居前列。”
(二)四联总处西安分处的设立
抗日战争初期,国家设立四行联合办事处来统一管理四行事务,致力于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集中各国家银行的力量帮助战时经济的发展,对缓解各业的资金困难起了一定作用。1937年7月27日,中中交农在上海合组成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后四行在各重要都市设立贴放委员会,办理贴放事宜。1937年8月,中中交农四行在上海成立四行联合办事处。8月20日电令凡四大国家银行在全国各地设有其中两大银行之分支行的重要都市设立联合办事处。1937年12月,财政部令中、中、交、农四行的各地分行,仿照上海办法,组织当地“国家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办理放款和票据贴现。“西安国家四行联合贴放委员会于同年12月20日在西安成立”,开始办理工商业放款和以工农产品为依据的贴现,并加强了对各种合作社的贷款。
1938年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开始经济与金融上的较量。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1938年秋四联总处迁到重庆。1939年9月,国民政府将原来只办理具体业务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改组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从此,四行联合办事总处成为全国最高经济金融决策与管理机构,成为“经济作战之大本营”,开始将经济重心投入重工业、农业等与战争相关产业。
1940年四联总处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处、支处,而各地已有的分处则要尽快完成改组。“规定业务重要区域,设立分处;次重要区域,改设支处,将各地原有之贴放分会,归并于该地之分支处,以资统一,并限各区于1940年1月1日改组成立,依限陈报成立者。”
1937年8月,西安设立四行联合办事处,1940年1月改组为四联总处西安分处,同年设立宝鸡支处,“1943年设四行联合办事处汉中支处。1943年10月,增设了安康支处。”直至1948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撤销四联总处,四联总处退出历史舞台,西安分处及各支处也随即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