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技能薄弱。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学术造诣高、科研实力强,但普遍非教育师范生,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对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掌握不够,对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清晰、语言表达不顺畅,知识讲述照本宣科、课堂组织缺乏艺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凝重,教学效果不佳。部分青年教师因教学底气不足,心理上惧怕教学,行为上抵触教学,从事教学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是,课堂掌控欲强,但教学反思不够。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刚上讲台自信力不足,教学上习惯“一言堂”地单向灌输知识,不主动和学生交流探讨,反馈学生掌握情况,课堂设计缺乏启发性、互动性。青年教师依赖固有的教学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盲目被动授课,教学理念滞后,缺乏反思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意识薄弱。
三是,事业进取心强,但教学热情不高。青年教师刚入职场,态度积极、上进心强,都渴望能在青壮年时期施展才能、收获成绩。但现实压力迫使青年教师必须协调好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科研实验,争取科研成果以寻求更大晋升空间和发展机遇。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时间精力有限,对教学的投入较少,教学组织片面随意,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学本位认知缺失导致青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虽然自我价值实现意识强烈,怀揣教书育人的责任与热情,但在高校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校园氛围下,单纯的教学活动无法实现其初衷梦想时,他们便趋向选择从事着本不该成为大学教师枷锁的教学以外的繁重任务,重科研、轻教学的校园环境和思想氛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热情,教学成就感低削弱教学改进和能力提升意识。
其次,高校教师培养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是一项持续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未形成专门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青年教师的技能培养仅局限于岗前短期培训,培训周期短、形式传统、内容单一、考核简易,入职青年教师还未充分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度过适应期、转型为胜任型教师便要立即投入教学工作,如若职后教育与培训没能及时跟上,不成熟的教学习惯将会伴其终身,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第三,高校量化的评价机制导致教师教学认同感不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管理层普遍将职称晋升、职务评聘、绩效奖励等与教师科研成果硬指标直接挂钩,教学能力、教学业绩等软指标因其内隐性、长期性和难衡量性的特点而被忽视。而教学管理制度侧重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未对教师教学质量加以监督,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片面、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学工作认识不到位必然导致多数青年教师因获得感低而职业情感淡化,逐步丧失教学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