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悉尼协议》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面临新的任务
 
更新日期:2019-11-07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   浏览次数:201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悉尼协议》在规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三项能力要求中提到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社会保护;在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二项素质中提到了团队建设、环境与可持续

 
《悉尼协议》在规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三项能力要求中提到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社会保护;在毕业生应具备的十二项素质中提到了团队建设、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和职业道德。可见,职业道德在《悉尼协议》中是毕业生达标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中德育教育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四大领域展开,通常的教学中对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较多。大学是开启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和素养尤为必要。
1.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对待职业的态度、做人的操守、从业的公正、服务的人民性、社会的奉献精神等。课堂中通过案例教学、劳动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职业故事,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另外,通过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切身体会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从而真正实现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突出团队合作精神。《悉尼协议》把团队精神作为衡量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的确,“‘团队精神’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各大企业纷纷将‘团队精神’作为一个合格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这个名词在社会上特别是找工作难的今天更加受到关注”。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突出人际和谐和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培育,让学生懂得“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得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的常态。进入大学阶段,不少学生把特立独行当成个性,造成同学之间相处的不顺畅和集体感的缺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组织课堂学习小组和社团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3.突出职业素养培育。《悉尼协议》中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并把它作为衡量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中,将职业素养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如果把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应用看作是显性的职业素养,那么职业态度、价值观念和职业精神则应归于隐性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育隐性职业素养的责任。职业素养的培育不能仅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说教,更多的是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行业,在社会实践的岗位中体会、学习。思想政治课堂可以采取移动式的现场教学,“应充分利用‘回归职业活动’,使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得到成长,提高职业素养。”
4.突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也要区别对待。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他们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承担者。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理性信念教育过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努力创新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将来成为大国工匠或各行各业工匠的理想和信念,是现实的,也是最可能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实际,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和收到实效。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悉尼协议》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面临新的任务

下一篇: 《悉尼协议》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面临新的任务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