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基于第二课堂的职业素养课程设计的依据
 
更新日期:2019-11-08   来源:民族教育研究   浏览次数:19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1、职业素养本身的内涵特点决定的。从中职学生从特殊群体来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对他们的定位,可以从高素质和技能型这两方面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本身的内涵特点决定的。从“中职学生”从特殊群体来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对他们的定位,可以从“高素质”和“技能型”这两方面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非专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是指学生应该掌握的从事相应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往往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的,属于显性职业素养;而非专业素养,一般不具象,属于隐性职业素养。其中,隐性职业素养决定并支撑着显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往往不适合用“灌输”、“说教”的方式进行培养,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在长时间的、连贯性的、整体性的教育活动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第二课堂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职业素养内涵本身所要求的必要途径。
2、符合西藏班学生的身心规律。第一,西藏班学生在校时间长,更容易组织和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西藏学生热爱文艺活动,喜欢歌唱舞蹈,活泼新颖的第二课堂更能吸引学生参加。第三,第二课堂教育的评价灵活多样,没有传统课堂考核上的压力,学生更容易找到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带来愉悦的职业体验。
3、职业素养是一种通过践行的才能获取的知识,是一种如同杜威所讲的通过“职业进行教育”的东西。如果把职业素养的养成置于现实的职业活动之外,势必产生现实与理想的鸿沟。第二课堂活动就是能提供职业活动的良好平台,特别从事卫生专业的技能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种职业行为就要创设具体职业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和实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基于第二课堂的职业素养课程设计的依据

下一篇: 基于第二课堂的职业素养课程设计的依据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