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政治法律 » 正文
探寻生态危机发生原因
 
更新日期:2019-11-11   来源:保山学院学报   浏览次数:240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生态危机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争事实。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不同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具体表现为从历史、经济、

 
生态危机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争事实。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问题,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不同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具体表现为从历史、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消费、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探究其发生原因。不同理论尝试未尝不可,可以扩大眼界,拓展思路,寻求最佳治理方案,这里也包括在西方一段时间内 “流行”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生态问题,西方国家开展“绿色运动”时,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将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机械”结合而产生一种理论。他们批判了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把生态危机原因简单归结于科学技术及其不合理使用和工业文明大发展,提出所谓“新观点”认为:以资本逻辑为起点,资本、生产、消费为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发生总“根源”。
这种把“生态危机”发生同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观点,我国也有人赞同。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也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我国学者指出:生态马克思主义也包含着明显的理论缺陷与失误。其中最明显一个方面是:尽管生态马克思主义力图将当代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追踪到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去,但其解决危机的根本设计却主要地被放置在观念领域。还有学者指出:如果像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那样,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些国家里最完备,“资本逻辑”也占绝对“统治地位”,理所当然他们那里生态环境破坏得最严重,生态危机也应最严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些国家的生态危机并不是那么严重,尽管还有其它因素影响,但至少说明一点,现实情况与这一理论描述并不一一相符合。还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目的不是追逐最大剩余价值,而是满足广大人民最基本需求,不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据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应出现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问题,但事实却不是如此,例如前苏联就出现过因切尔诺核电站核泄露引起严重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事故,我国也面临自上世纪80年代环境不断恶化等生态危机种种困扰。
总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合, 究其原因就在于;一是把两个没有本质联系事物说成有联系, 生态危机发生并不必然同一定社会制度有关联,二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停留事物的表面,没有找到“隐藏”后面真正原因,三是没有坚持实事求科学精神。但我们也从中得到两点启迪:一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制度这个事实本身去寻找生态危机发生原因,而没有仅仅从观念、思想、道德等主观因素上去寻找;二是尽管原因没有找对,但进行了一番试错尝试。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该结果的发生,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产物。探究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想当然不行,异想天开更是不对,应该从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中去寻求真正原因,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下面先来讨论一下生态危机发生直接原因。
一些基本事实是:其一,生态危机发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自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业化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初大规模现代化生产建立后才有现象。其二,是地球上出现了大量人口才有的现象。其三,是随着科学技术全面发展而出现的现象。其四,它也是伴随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广泛建立后才出现的现象。关于这第四点,应该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是到了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才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因此,很自然就把生态危机的根源追寻到资本主义制度。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因此,同样也可把生态危机与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现代化进程相联系,这样的观点更能够解释世界发现的现实,因为生态危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会出现”。因此生态危机发生并不必然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直接相关联,否则就不符合实事求的精神。但又注意到:最近200多年以来,在这段时间内,主要是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规模工业生产,向地球生态系统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他们排放总量已初步达到发生生态危机的“阀值”,“奠定”发生全球生态危机“基础”。而上世纪60年代前,广大发展国家,如非洲国家、南美洲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也包括中国,有的甚至还处在农业社会,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生产还没有完全建立,向地球生态系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有限。但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也渐渐开启,现代化生产逐渐建立,尽管一个国家排放量不是那么多,但加在一起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少数西方国家排放总量,同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叠加起来,地球生态系统中有毒有害物质量迅速攀升,才会出现目前比较突出生态危机问题。但西方发达资本国家在最近200多年来排放总量“贡献”生态危机发生比重更大,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应承担更多责任,这就是发展中国家一贯主张的“共同又有差异”原则。
总之,从上面分析可知:生态危机发生直接原因是:如环境污染,气候显剧变化(除去因自然演化引起的),主要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生产,向地球生态系统排放了大量废气、废水、废物等的结果;自然资源短缺是人类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自然资源所致。
此外,还要运用矛盾分析法, 进一步探寻一下生态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人认为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关系所致, 这有一定道理,但还不够,毕竟自地球上有了人、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矛盾就产生了,并一直存在着:人、人类要生存下来,就要有基本物质生活,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这些最终只能从大自然中去“索取”,给大自然留下“印记”,反过来大自然也会“反抗”人类过度“索取”。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人类也有意放火烧山围猎野生动物,开山毁林种植庄稼,建造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农作物或开辟新航道........这些也引起了生态环境一些变化、损害,但没有造成如现在生态危机后果,不是那时人、人类与自然之间没有矛盾,而是那时的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处于一种特殊状况:和谐状态。“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况”。 但那时人类社会处于发展初期,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同一性处于主导地位,是主要方面,斗争性是次要方面,处于次要地位,人与自然之间呈现“一切安好” 局面,那时人类对大自然即使有破坏,也是一时的,局部的,程度低的,大自然有较好修复系统,靠自身完全能够“吸收”、“容纳”、“消化”这些“变化、损害”,没有出现生态危机现象,人和自然之间矛盾总体上处于平衡、协调、合作, 呈现出和谐状态。
但人类社会自从踏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国不断推进工业化条件下,向大自然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废物,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自然资源,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平衡被大大打破,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状态被严重破坏,也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斗争性上升为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同一性降为次要方面,处于次要地位,生态危机就发生了,,生态危机现象就出现了。
知悉了生态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人类力图重新恢复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平衡,重塑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状态,就要减少向外界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废物,减少大量消耗地球上有限自然资源。促使矛盾同一性重新回到主导地位,是主要方面,斗争性重新回到次要地位, 是次要方面, “一切安好” 局面又会再现。到那时,人与自然又会达成新的和谐状态,生态危机就会渐渐消失,人类社会也就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探寻生态危机发生原因

下一篇: 探寻生态危机发生原因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