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导航 » 教育 » 正文
“互联网+”与大学教学改革
 
更新日期:2019-11-11   来源:教育与考试   浏览次数:208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当代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的重要力量。2012年

 
(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在当代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的重要力量。2012年易观董事长于杨在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发表主题为《互联网+》的演讲,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这是“互联网+”首次在官方正式场合被提出。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这表明着“互联网+”被正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乌镇倡议》也强调,互联网的发展浸入并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正以颠覆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
什么是“互联网+”?一言以蔽之,“互联网+”就是指利用信息高科技术以及网络平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发展的新生态。这其中的关键是创新,只有实现创新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出价值与意义。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仅局限于是一种连接工具,实质上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哲学。
(二)“互联网+教育”:大学教学变革的内外动力
1.大学教学变革的外部动力
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表明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并对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作用。互联网所代表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变迁,使我们从工业文明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这改变了教育教学所处的外部环境。教育教学系统与整个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社会历史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两个方面力量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促进教学改革的外部动力。社会历史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上。“互联网+”时代,新型的数字化制造和发展模式,需要大量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具有较强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迫切需要变革。同时,联网的广域性、远程性和开放性使得知识生产和传播突破了时空局限,为优质教学资源的扩展提供了新路径,推动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全球化与共享化。高校师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动变革教学,着力实现从传统灌输式课堂向互动式、研讨式课堂转变,促使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自主化、个性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大学教学变革的内部动力
培养人才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然而,由于我国大学一直依赖惯性思维在办学,传统填鸭式式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损害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关于现代大学教学存在的弊端,学者们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如有学者认为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目标取向、价值取向、师生关系等方面存在十大局限。还有学者更是形象地比喻我国的大学为“一本书”的大学,即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考试考教材,整个人才培养过程都是围绕教材来展开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满堂灌”或“填鸭式”的特征。很显然这样不可能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16年5月-6月在全国开展了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最不满意的十个方面中课程教学、国际化资源、师生课外互动、参与科研等处于前列。此外,本科生对课程教学、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学术讲座、学习反馈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现行的大学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传统的高等教育范式日益受到挑战。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等,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击在线投稿
 

上一篇: “互联网+”与大学教学改革

下一篇: “互联网+”与大学教学改革

 
相关论文导航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