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调研材料分析,目前驻村帮扶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持续完善解决。
(一)组派工作队不够精准
由于信息量巨大,省市县各级驻村办对所辖行政区域内贫困村实际情况、定点帮扶单位专业特长不可能一一掌握,在制定印发驻村扶贫工作队组派方案时,可能会出现组派单位专业特长与驻点村致贫原因针对性不强、与资源优势结合不够的情况,从而导致组派单位技术优势无从发挥。有的组派单位坚持问题导向不够,未能很好地因村选人组队,存在“选人不优”的情况。
(二)贫困对象识别不够精准
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扶持谁”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不稳定且形式多样、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测算,有些地方贫困户申报、评议和审核操作过程欠规范,再加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大数据比对分析和核查等一系列客观、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员的识别不够精准,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错评、漏评的问题。在农村“攀比”的社会习俗的影响下,一些未享受扶贫开发优惠政策的非贫困户产生失衡心理,“扶贫上访”现象在一些地方频频发生。
(三)工作队职责定位不够清晰
基于一些现实的工作实践,各地扶贫办、驻村办、地方党委和政府,甚至工作队自身对如何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具体表现:一是在各方“痕迹管理”的要求下,一些例行的“文字工作”和“数字工作”反反复复,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驻村帮扶变成了“驻村造景”,消耗了工作队员大量的精力;二是帮扶操作层面上还停留在“简单的送钱送物”等老套路上,在抓党建、抓产业促脱贫方面的思路不清、投入不足;三是频繁应对各层级的检查和工作汇报,基层工作难以扎实有效开展。
(四)组派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高
有的组派单位政治站位不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政治任务”属性认识不足,对作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还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没有真正做到“硬抽人”“抽硬人”。有的整合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源意愿不高,帮扶能力不强,帮扶措施和办法不多。有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严重滞后,导致工作队驻村面临各种困难。
(五)工作队员作风不够扎实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呈现多样性、变异性。具体表现:一是工作队被动接受任务,人在村里、心在城里,工作浮在表面,不能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二是面对困难群体,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对一些具体的棘手问题,往往过多地强调社会原因,缺乏换位思考的感情认同,缺乏破解难题的责任担当;三是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不够,没有真正入村到户,对帮扶工作深入研究不多、进村入户不勤、驻队时间不够,甚至存在“走读生”“点卯式”等现象,驻村只是凑天数、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