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优胜劣汰现象,创业风险大,在这样的竞争局面下,对于创业者来说是非常残酷的。这就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挑战,当代高校应该对传统理论灌输式的创业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需要实施以下措施:
(一)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比重
在选修课程中设立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环节,增加生动有趣的创新创业设立理念,逐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创新创业的实际体验在实践项目的设计、运行中得到强化,创新创业考核比重一般是以课堂平时学习、慕课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计划书等结合起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考察,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位,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比重,引起学生重视,在校园模拟竞争环境下能够更好地学会应对。
(二)鼓励学生创建社团,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型竞赛
高校创新创业社团还不够普及,教师以及社团人员活动不积极,这就需要教师带头,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团队为主体,进行互动交流。加入社团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创业类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创业兴趣。同时,开展创新型竞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不只是书本知识,更注重应用能力,参与活动和大赛,培养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社团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满足感。
(三)培育专业的教师团队,引进优秀创业导师进课堂
优秀的创业教师队伍,必定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操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师是经过3—7天的培训,颁发创业教师证书,进入教学。学习内容浅显,教学方法死板,无法激发学生创新激情,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双创知识专业化程度和出众教学能力的双创教师团队,这样才能高效率与高标准的培养学生,激发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与热情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专业技能。同时,邀请创业导师或者优秀校友进课堂,将身边的例子亲述给学生,激发学生创业激情,给予学生支持鼓励。
(四)校企合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制定推进“互联网+”竞赛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强本地“互联网+”竞赛行动资源,搭建各类平台,结合成果推介会、优秀作品交易会等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能够走进市场,实现经济效益,探索优秀竞赛作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国家或省政府也要积极邀请产业园区、创投企业、风投企业家参与,推动一批竞赛成果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落地创业的合作协议,让“互联网+”竞赛成果落地。学校也要积极对接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促进作用的企业,举办相应讲座,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学校和社会中得到“双重”锻炼。搭建学校和企业相联系的平台,使学生从平台中得到锻炼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挥出创新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的催化作用,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