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企业“用工难”和员工“求职难”的问题,主要的矛盾在于很多学生的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在招聘上的需求,追根究底就是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工作中得以运用[10]。长久以来,学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因此单一、理论化的传统式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当下的传统教学并没有把实践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首先在其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安排并没有结合起来,其次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安排、规划不足,所以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候往往会遇到阻碍。
截止到2018年,我国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579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李志明就指出,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理论教学还是主要的传播知识的途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备选项。在工商管理专业中,人们更着重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而不是计划的执行和最终成果的评估。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会影响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和企业实践中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低,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因此在实践中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
2、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性不佳
除此之外,当下的师资水平、高校环境等也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策划和实施。目前大多数教授、教育行业精英都成长于理论教学的环境中,很多的课程教师相对来说缺乏企业访谈、实践经验,所以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难以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当前的社会迫切需要实践和理论能力同时具备的高素质人才,也可能由于教务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
也有很多的高校根据社会环境的发展调整了自己的教学安排,增加了特定专业中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不过其模式还未成熟,所以其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即使很多的专家学者会着重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形式主义、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很多缺乏实践能力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求职屡屡碰壁。同时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对于优秀工商管理人才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他们只好将很多的时间、精力用在对新员工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上。
因为专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理念需要与时代发展同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时代的发展来适当调整培养计划,明确当下的企业需要何种人才,对待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当下主要是因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理念未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所以造成了校企在供需上失调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和企业共同的发展。
基于此,根据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实际需要,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