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刊首快语
架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交流之桥孔祥鑫;1专题/多元传播:主体及协同
网络公共领域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发挥弓伟波;4-5
公共舆论多元话语间的博弈与互动机制宋琳琳;6-7
疫情类短视频传播中多元主体的协作与认同郑晓迪;8-9理论视野
流动的空间:虚拟个体的自我表演与身份认同王敏芝;范双武;10-11
用户数字劳动的价值生产过程——以短视频平台内容生产为例徐婷婷;12-13
从说服到认同:视觉修辞的探索与思考林玉佳;14-15观察与批评
新冠肺炎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中的身体叙事王语嫣;16-17
短视频中个人隐私的保护困境及应对彭敏;18-19调查与研究
“PX事件”中科学与科学家媒介形象研究——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为例黄伟鹏;陆成宽;费鹏飞;19-21
新媒体用户分享个人年度报告的行为探析——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刘琳琳;张含笑;22-23
社交媒体内容负面评价的成因探析袁丰雪;周海宁;24-25
基于受众心理的慢直播研究李庆豪;26-27
新闻传播学与政治学对“一带一路”研究现状的比较唐钰龙;28-29
在场、暗号、态度:表情包背后的话语权力转移陈思霈;30-31
青少年网络视频使用规范实践向爽;32-33
传播学视角下危机公关对组织形象的二次建构孙泽宇;33-34新闻实践
从媒体试水音频市场看“耳经济”的发展王娟;凌文秀;36-37
社区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触角谈华伟;38-39
数字媒体视域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李子璇;韩海燕;40-41
融媒时代晚报在基础教育领域的转型探索李飞;42-43
5G时代新闻发布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李翼;43-44
“以人民为中心”:全媒体发展的“压舱石”周丽;张文娟;刘建华;45-46采编技法
“后扶贫时代”扶贫报道的叙事策略李琳;47-48
新时代党报典型报道的特点白志杨;49-50
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媒标题的制作策略徐前山;50-51
党报新闻摄影的供给侧改革探析张茂;52-53
地方台主持人的角色重构与话语再造——基于融媒环境的讨论李亚铭;张晶;54-55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导的创新路径潘文利;56-57专题:抗疫报道
“云录制”:抗疫中电视的融创探索郭潇雨;57-59
疫情防控中的单体目标覆盖式健康传播王威;60-61
主流媒体Vlog在抗疫报道中的实践及价值焦丽萍;朱晓光;61-62
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短视频传播模式唐永勇;63-64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国际传播实践与反思章彦;65-66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公益海报的创作与传播王勇;67-68广电视听
智媒时代广电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龚捷;王雅欣;69-70
齐鲁文化的“聚合式”电视传播研究王晓翠;姜大伟;71-72
接受美学视域下短视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张琳;73-74
移动音频的传播特征及媒介演变张路琼;崔青峰;75-76
从创作美学看第一人称纪录片中外发展差异贾飞扬;77-78
国产医疗纪录片的创作嬗变与健康传播张之琨;79-80
我国电影海外传播中的文化逆差郝梦煜;81-82传媒个案
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策略——基于广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调研周天竞;83-84
疫情期间青少年科教节目的价值分析——以《同心战“疫”》节目为例任衍国;85-86
Vlog+纪录片:主流纪录片的叙事策略及传播创新——以《武汉:我的战“疫”日记》为例李静;87-88媒介与技术
如何运用区块链共识机制提升媒体公信力赵宇;88-89
互动视频的赋能机制与实质反思王妍;90-91
电子竞技文化的符号建构与意义传播——以《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为例李政;92-93经营方略
实现融媒用户价值的经验梳理与展望李莉;许志强;94-95
基于影响力经济的电视广告经营分析——以西北地区县级电视媒体广告经营为例秦伟;96-97
学术期刊构建专业化智库的意义和策略胡永国;吴宗辉;98-99
微信朋友圈广告中文本内容的特征郭鹏;100-101国际媒介
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分析——以《华尔街日报》为例冯婷婷;王峰;102-103
从生成建构到应对策略——国外网络谣言研究述略张嘉蕊;104-105
美国大学体育网站建设特点黄璐;106-107专题:高校融媒建设
移动媒体时代短视频对高校媒体的影响莫文;107-108
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双通道价值调研与思考丁烨天;朱子劼;109-110
高校媒体转型融合的策略研究翟荣惠;111-112
《青年记者》杂志公众号改版暨征稿启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