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稿动态 » 编辑部动态 » 正文
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丰富逻辑
 
更新日期:2023-09-22   来源:小说评论   浏览次数:817   在线投稿
 
 

核心提示: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丰富逻辑(作者:姜云龙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河北省张家口市075000)[摘要]逻辑推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丰富逻辑

(作者:姜云龙    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    河北省   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逻辑推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广泛,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精华,自然蕴含着相当丰富的逻辑推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所蕴含的逻辑推理则更为深刻,本文将就该词中所蕴含的丰富逻辑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  形式逻辑   归纳推理   内蕴逻辑   英雄   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沁 园春·雪》是一首大气磅礴、豪情激越的咏物抒怀佳作。其思想蕴含博大精深,艺术风格臻于成熟,堪称诗人诗词创作中危楼箭垛。这首“初到陕北看大雪”的壮美 词章,其咏物抒情绝非仅是个人一时感情的抒发,而是对战斗着的中国无产阶级为挽救祖国危亡的英雄气概的高度赞誉,是中华民族决心保卫祖国锦绣河山,建设美 好明天的真实写照。正如美国R·特里尔先生所说:“它不仅代表了毛本人,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这首词的问世,把他诗词创作推 向了最高峰。这首词不仅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从诗的论理层次来看,还蕴含着丰富深邃的逻辑。

词 的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在雄伟中还写出祖国的河山壮丽。下半阕从祖国河山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历数功 业煊赫的英雄,在赞美祖国的大好山河后,热烈的赞美了当代的革命英雄,也就是领导革命的无产阶级,表达了对革命胜利充满无限信心。整首词的抒情过程和写景 过程都充满了深刻的内蕴逻辑和丰富的形式逻辑。

一、深邃的内蕴逻辑

深刻的内蕴逻辑表现在总述、分述、转述的自然结合和生动的形象表达和深邃的逻辑抽象的巧妙运用上。

上 半阕写景,先总述北国风光的总体特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后分述北国风光的具体情景:长城内外的莽莽瑞雪,绵延起伏的大山被白雪覆盖着,壮美的秦晋高原 上积雪皑皑。这些壮观的景象将万里河山装扮得银光灿灿,熠熠生辉。顿失滔滔的黄河的雄伟景观将千里塞北水晶般的冰河描摹得博大雄壮,整个江山的美景尽现人 的眼前。在总述、分述的基础上,诗人将笔锋一转,联想到骄阳四射的晴日,“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里让火红的阳光与洁白的雪色交相辉映,进一步展示了中 华北国的美好图景。

下 半阕的抒情也深含着这样的内蕴逻辑。在“江山如此多娇”承前启后句的启迪下,引出总述“无数英雄竞折腰”,紧接着用具体形象分述英雄们竞折腰的情况,秦皇 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今朝的风流人物,他们都曾为这多娇的江山倾倒、折腰,付出过许多豪情壮举。但前五位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均有不足,或略 输文采,或稍逊风骚,或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过往英雄。在历数历代英雄功过的基础上,诗人将笔锋后转,“俱往矣”,这个承上启下的警句,为“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开启了通道。

这种既具体又概括的生动内容,在旧词牌制约着的词作中表达得如此自然严密,真称得上是千古绝调。

生 动地形象表达和深邃地逻辑抽象巧妙的运用也是本词具有深刻内蕴逻辑的具体表现。法捷耶夫说:“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这里毛泽东 对静态事物大山、高原的摹状是用动态形象“飞舞的银蛇”、“奔驰的蜡象”表现的,他用比拟手法将无生命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然后又在动态展示的基础上进行 深入地抽象,得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佳句,这样可以挖掘出词中潜在的深层含义——挺拔耸立的大山、高原,可以与天地同在,可以与日月同辉!

二、丰富的形式逻辑

从词的整体内容来看,毛泽东同志联用两类推理形式,即归纳推理和三段论推理。

按 照传统观点,凡是从个别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叫做归纳推理。个别事实的前提是分析事实经验的命题,一般知识的结论是指超出事实经验之外的命 题,结论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按金岳霖先生的观点,归纳的前提涉及的是特殊事例,结论是超时空的普遍断定。归纳推论是有跳跃性的推论,但任何特殊事例都有理 论渗透,都同普遍性相关联。归纳一开始就包含着特殊与普遍的统一。上述两个推理也是同样的。上半阕写景的归纳推理,每一个别前提都具有结论的特征,长城、 黄河、大山、高原都是中国大好江山的典型事例,它们代表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多娇”也正说明了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诗人使用这种“有跳跃性的推论”实现 了特殊与普遍的统一。下半阕使用的抒情归纳推理也是这个道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以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足以涵盖所 有以往历史英雄的不足,诗人使用这种“有跳跃性的推论”推出了既超出前提事实经验之外的命题,又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命题。

词 上阕主要写景,首先给了人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把着眼点放在了北国的风光上。通过描写,极富特色地把祖国北方的雪景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然后写黄河,写 原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作者的描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极为大气的言语描写出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最后得出结论:“江山 如此多娇”。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的推理形式:

冰封是如此多娇的;

雪飘是如此多娇的;

长城是如此多娇的;

大河是如此多娇的;

山峰是如此多娇的;

高原是如此多娇的;

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锋,高原,……,都是祖国的江山,

所以,祖国江山是如此多娇的。

词 下半阙开始抒情,列举了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如建立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的秦始皇;开创了一个高度文明、富强并开始闻名于世的国家的汉武帝刘彻; 历史上最开明、能纳谏如流的唐太宗李世民;结束长期分列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宋朝的开国之君赵匡胤;统一蒙古、征战欧亚的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出色的统治者, 在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可是他们也都有不足之处,不是“输文采”,就是“逊风骚”,或是“只识弯弓射大雕。也就是说他们都不是真正风流人物。从 语言的叙述上来看,这里面就包含着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其语言形式是这样的:

秦皇输文采,不是风流人物;

汉武输文采,不是风流人物;

唐宗逊风骚;不是风流人物;

宋祖逮风骚;不是风流人物;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不是风流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的英雄

所以,历史上的英雄不是风流人物。

上面的两个归纳推理都没有列出事例的全部,而结论是一般性知识,这是归纳推理的特点。

既然以往的英雄不是风流人物,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那谁是风流人物呢,谁才能真正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呢?纵观历史发展来看,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样代表着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也成为真正的英雄了。

按 照作者自注:“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从这个意思上来看,词中的“风流人物”指的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最普通的阶级,他们的利益要求也就是广 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他们代表着中国劳苦大众的最根本利益,这样如果我们按照全词的意思可以看出,完全可以把“风流人物” 最终理解成“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则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三段论的推理形式:

代表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根本利益的是风流人物;

无产阶级是代表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根本利益的;

所以,无产阶级是风流人物。

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他们作为统治者,和历史上的英雄不同,他们的阶级基础是劳苦大众,我们说创造历史的是人民群 众,代表和领导中国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无产阶级也就必然是风流人物,必然是英雄。毛泽东的这首词不仅熔进了万里江山,而且也熔入了千年历史。诗人巧妙的把 江山和英雄联系起来,一个“引”字,使整首词上下贯通,浑然一体。通过历史事实达到了一个说理的目的,巧妙的运用了归纳推理和三段论推理,把无产阶级的历 史地位和作用通过这首词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联 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一两阕间的承上启下句,我们清楚了一个问题,为多娇江山折腰的无数英雄是个实体概念,是指中华历史上的历代英雄, 既包括以往的英雄,也包括当今的英雄。以往的英雄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只是他们当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只能出色的地完成当时的使 命任务,不能完成当今的使命任务,所以词的最后指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里“风流人物”的内涵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内涵,在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一语境中,“风流人物”有其独特的含义,它是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人物,用我们现代观点,就是指具有“三个代表”的人物。它与“英雄”是构成了逻辑学上 所说的属种关系的概念,与“以往的英雄”是矛盾关系的概念。我们用欧拉图表示:             A 

A:英雄;B:以往英雄;C:当今英雄(风流人物)

严格的概念区分,准确地命题表达,进一步说明了本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推理,其逻辑思想的表达也是全方位的。

冒 春荣《葚原诗说》说:“学诗者每作一题,必先立意。不能命意者,沾沾于字句,方以避熟趋生为工。若知命意,迥不犹人,则神骨自超,风度自异”。诗作者之所 以能有诗歌创作活动,首先是由于他们的心理世界有着一定的思维活动。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篇神骨自超,风度自异之宏作,立意 新颖,命意严密是它的超常之处。上半阕大气包举地壮物写景,下半阕形象深刻地摹人抒情,中间过渡句的承前启后,使上下的思想情景交相呼应,是严密思维的深 刻体现,是内蕴逻辑的充分运用。诗中丰富的形式逻辑使用和深邃的内蕴逻辑的综合运用,正充分表现了伟人的运用逻辑学知识运用的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诗词鉴赏》,臧克家,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2、《毛泽东诗词史诗论》,马连礼,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3、《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第四版。

4、《形式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5、《古诗词逻辑趣谈》,上海人民出版社,彭漪涟,2001年9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姜云龙(1976—),男,吉林省九台市人,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讲师。2000年7月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学士学位,2006年在职攻读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上一篇: 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丰富逻辑

下一篇: 论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丰富逻辑

 
相关投稿动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