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课外语文
课外阅读的秘密1-2
基于教育叙事的孔门教学艺术探析──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周心蕊;5-7
《西游记》整本书教学实践陈诗莹;8-9
巧用微信,有效指导小学高段课外语文学习魏巍;10-11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论语》为例刘秋东;12-13
《过秦论》与《六国论》相关研究田淑娟;14-1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作用与有效路径研究苏晓宁;16-17
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研究孔素珍;18-19
预先规划 科学指导 浓厚氛围 丰富评价——以《水浒传》为例探讨初中整本阅读的策略张菲菲;20-21
白居易诗歌中的“梨花”意象研究田琦;22-23课外语文_朝读夕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3语文论坛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深度教学的探讨张梦雯;24-25
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以川北幼专学前教育为例王仁芬;26-27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价值及路径探究林雅茹;28-29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策略朱丽燕;30-31
浅谈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刘刚敏;32-33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唐致伍;34-35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张匀;36-37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探究杨树业;38-39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王威威;40-41
畅游诗海,诗润心田——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郑燕燕;42-43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马辽萍;44-45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诗词教学中的渗透赵小燕;46-47
品读课文,抓什么赵梦颖;48-49教材教法
散文创新教学设计摭谈姚燕;50-51
探究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策略刘珺;52-53
问题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包小慧;54-55
浅析初中古诗词欣赏实践——关于“四四一”初中古诗词欣赏模式徐世雄;56-57
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接,探究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与反馈曹广太;58-59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浅析杨丽萍;60-61
游记教学重难点设置之我见肖婉蓉;62-63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修辞技巧的研究——以朱自清代表性散文为例谢志丹;64-65
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创新中的策略研究王冠男;66-67
统编教材背景下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思考陈爱丽;68-69
落实语文要素 改进单元教学——以“提问”策略单元为例倪凯颜;70-71
践行生本理念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朱有挺;72-73课改研究
立足学生视角,建构“真学课堂”翟志武;74-75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成果展示环节的有效性探究宋济光;76-77
语文教学中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评价研究杨莹;78-79
基于“微课”的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探究王颖;80-81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钱建泉;82-83
让中职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何利红;84-85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向张维维;86-87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杨海涛;88-89
传统与现代——浅议微课在小学诗词教学中的应用蒋婷飞;90-91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与高阶思维的培养张俊霞;92-93
基于计算思维的语文教学初探张小丽;94-95
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郭小彦;96-97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思考张静;98-99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单元任务式教学课例探究朱丹丹;100-101
浅析微课资源开发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闫学琴;102-103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许益娴;104-105阅读与作文
巧用反差模式写命题作文张晓琴;106-107+110
PISA阅读素养测评视域下的初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探究袁玉垚;108-1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驱动式学习活动实施策略刘明霞;111-112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王英年;113-114
初中名著阅读汇报课的指导策略何文斌;115-116
基于合作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闵永泉;117-118
初中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究朱吴彦;119-120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刘文姝;121-12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研究瞿国强;123-124
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定军;125-126
文本分析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廖承奇;127-128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王玲;129-130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探析翁玉敏;131-13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分析叶七笑;133-134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孙林蔚;135-136
基于项目式学习借助BYOD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索徐文青;137-138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微阅读能力姜炼华;139-140汉语研究
语言能力培养给幼儿成长打开通道于洁琼;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