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家介绍
黄凌飞 2
论坛
论壮族曲艺“唐皇”的音乐文化变迁 农伟培;4-7
浅谈韩氏及其古筝艺术对山东筝派的贡献 李漫华;韩腾腾;韩应伦;8-9
浅析琵琶演奏的舞台渲染 张蕊;10-12
广西文场雅俗之辨 卢笛;15-17
民族歌剧人物形象分析初探——以歌剧《运河谣》为例 李金波;18-19
黔东土家族高腔山歌曲式结构及旋法特点 邬小中;崔德虎;邱承斌;任元春;杨昌建;20-21
论女高音歌唱家杜丽华对云南民族声乐的贡献 张宗红;22-24
从历史源流看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 刘谦;25-26
民间音乐
纳西族古典音乐《崩石细哩》考 和占环;27-29
论壮族蜂鼓说唱的音乐文化变迁 龙伟培;30-33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吴峒竺;33-34
楚雄彝族酒歌艺术特征分析 王明贵;35-36
浅议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音乐资源建设 刘波;37-38
如何保护腾冲“佤族清戏” 段龙山;38-39
论傈僳族乐器“起奔”的传承与发展 娄斯佳;40-42
一个人,两件事——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培焕 单晓杰;王建朝;43-45
评论
《澜沧江幻想曲》作曲技法分析 孙欢;46-48
歌飞彩云南 缔造新歌声——云南本土歌曲大赛述评 鲁林;49-50
开展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意义与发展建议——以玉溪市文化馆为例 普俊兰;51-52
回眸与省思——云南省2016年“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评述 艾华;53-55
浅谈群众文艺演出中LED显示屏的作用 张恒诚;55-56
曲靖管乐团队的兴起与发展前景展望 代红庆;57-58
在文化遗产中感悟乡愁——“2017年昆明音乐学术高端笔会”综述 王冬冬;59-62
云南省古筝协会十周年庆系列活动特写 戴晓;62-63
民族之歌
梯噜噜 李元庆;64-66
花脸一朵朵 岳超;段建淑;66
我们走在田野上 张冰;项成;67
中国梦 我的梦 张永权;聂思聪;67
苗山歌 金鸿为;刘乐权;68
风中的野菊花 吴海琼;曾伟明;68
水 水 水——泼水节之歌 毛诗奇;聂思聪;69
梯田之恋 饶培辉;卢七三;70
我在翠湖等你 李松祥;刘柳荫;70
大别山 我的家乡 段宏政;魏艺;71
国旗在校园升起 艾启云;71
词花
借我一缕阳光(外一首) 魏荣;72
克孜勒苏的战(外一首) 芮彭年;72-73
乡村教师(外一首) 张家淼;72
中国的太阳 吴海翔;72
山里山外(外四首) 周泽华;73-74
家乡水(外一首) 丁荣华;73
回到太阳的故乡 李官明;73
彩云之南(外一首) 杨小伍;74-75
开封菊花美(外二首) 李卫东;74
想念昆明(外二首) 刘汉儒;75-76
忘不了 秦汉;75
元阳梯田(外一首) 袁贵勇;75
如花绽放 刘向辉;76
秧歌对唱(外一首) 丁荣华;76
美丽的瑶山等你来 蒋成器;76-77
补郎河畔是我家 刘伊宁;77
邯郸,我可爱的家乡(外一首) 刘岐山;77
黄土地上的黄河水 梁和平;77
音乐教育
图解吟诵如何在新古典主义音乐中表达超现实主义诗歌——普朗克声乐套曲《如此白天如此夜晚》为例 杨云惠;78-79
转型背景下高师音教专业理论课程建构的思考 寸晓玲;80-81
非艺术院校大学生合唱团的组建与排练 孙梅娟;82-84
浅谈哼鸣在声乐中的作用 刘梅;84-85
谈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三个围绕” 程龙;86-88
高师音乐钢琴教学改革如何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李卿菁;88-89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冀丽娜;90-92
浅析莫扎特及其小提琴作品演奏方法 曾珂;93-94
教学中必须掌握的几个乐理基本概念 李艳婷;95-96
新人介绍
金红 97
《好歌云南》出版发行 96
晨雾 陈世装;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