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旋律学研究与建设专栏
旋律之问王黎光;6-9
论旋律中的族性基因和语言基质——兼论汉语声调的音乐潜能与新韵旧体诗的入乐吟唱方法孙红杰;10-23+29
旋律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时代机遇冶鸿德;24-29
我山之石攻我玉 柳暗花明活水源——旋律学建设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理论与教学之构想关意宁;30-38+88
风起于青萍之末——从音乐与语言的关系看中国音乐的旋律学建设意义孟凡玉;39-42
旋律学建设笔谈鲍元恺;彭志敏;姚恒璐;周湘林;43-48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隔”字则例——一则音乐术语与一个理论框架的审视张振涛;49-56
豫剧演唱力度性润腔艺术形态分析郭克俭;57-62
稷益庙明代戏台中的哈斯效应研究——兼议在古戏台上唱戏为何不用专职指挥?杨阳;翟晓多;高策;任世君;63-73
京杭大运河上“无锡景调”唱词版本考释孙晴炜;74-79
骠国凤首箜篌与鼍形筝朱海鹰;80-88
点唱机音乐剧及其生产模式——消费社会对音乐创作的挑战毕明辉;89-99
民族音乐学音像档案实践研究凌嘉穗;100-107
音乐文化挪用——跨文化视野下音乐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郝苗苗;108-114
古代音乐史与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的从政生涯——由《萧友梅编年记事稿》中的几张历史照片谈起金桥;115-123
清初庄臻凤及其《琴学心声谐谱》研究马天源;124-131
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
盛宗亮中西混合编制室内乐研究——以《清水谣》和《大戈壁的鸣沙》为例于洋;132-138
论张豪夫的“多重倚音写作风格”——以《钢琴协奏曲》为例任云;檀革胜;139-149+190
bB调冒顿潮尔缓吹基本音级的频谱作曲研究张蒙;150-160
冼星海《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曲式成因探究孟乔;161-169
音乐教育
管建华世界音乐教育观念探微张思齐;170-176
高校民族音乐“传承—创新”教育的新探索——内蒙古艺术学院安达班的教学模式及其经验墨日根高娃;177-181
基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视角的音乐课堂安全感调查研究——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生为例谢思颖;182-190
书评与述评
游牧音乐中的自然、文化及其认知——读列文《在那山水歌唱的地方——图瓦及其周边地区的音乐与游牧文化》博特乐图;191-200
我国音乐类非遗保护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基于CNKI期刊论文的可视化计量分析巫宇军;201-208
“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1
杨玉成209
稿约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