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特约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形成与创新何星亮;5-12
多民族国家国家整合的逻辑周平;13-23
中国民俗学著述中的区域本位、民族本位与事象本位周星;24-32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交互性纳日碧力戈;凯沙尔·夏木西;33-37
从自在、自觉到自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李静;高恩召;38-47
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的观看之道——早期中国西部民族摄影研究潘万里;48-58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
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建设的时代命题高永久;冯辉;59-66
约瑟夫·洛克阿尼玛卿考察的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杨毛措;67-78
品味与价值:老曼峨茶叶市场化中的身体感、技艺与资本游聚张振伟;韩秀;79-89
社会学研究
农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基于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的分析谢治菊;王曦;90-99
社区社会组织何以“悬浮”社区——基于南京市B街道项目制购买社会服务的考察刘安;100-105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
主持人语刘魁立;106
契约、中间人与规则:非遗保护的行动逻辑宋俊华;107-113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动力机制——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讨论林继富;114-122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传承人与新乡贤的互构机制——以“撒叶儿嗬”传承现状为中心的考察谭志满;123-132
语言文献研究
方言土语变迁与族群边界消融——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为例巫达;133-140
索南喇旺布《噶当教法源流》的版本及内容、史料来源探析米玛次仁;141-149
白马藏人的《阿尼嘎萨》:文本、特征及价值王万平;杨么梅;150-158
民族史与边疆学研究
清代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家谱考述玉海;159-165
论20世纪上半期英帝国的西藏知识生产机制赵光锐;166-176
敬告读者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