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的多维知识结构与其唯物史观形成谭群玉;1-8
重新认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速度视野及其意义卓承芳;9-14
施蒂纳的“唯一者”——从独自性与利己主义出发的考察梁冰洋;15-20
实践的三要素与实践哲学的三维度——对象、意识与语言叶甲斌;21-28
“社会-历史”空间的辩证阐释与政治旨趣解丽霞;邱婕;29-35
当代中国空间正义的政治哲学意蕴——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马超;王岩;36-42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研究(1949-1966)——基于对《历史研究》的考察杨凤城;付吉佐;43-50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当前中国小农问题——兼评自由市场派和小农经济派之争张慧鹏;51-59
“鞍钢宪法”的产生及其蕴含的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尹胜;60-66
何谓反思?——意识现象学方法谈之二倪梁康;67-74
历史与存在——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历史观发微郭亮;75-82
从依照根据律到悬置根据律——论马里翁第三个还原的转向杜战涛;83-89
《巴门尼德》与前苏格拉底的“存在之战”曹聪;90-95
语境中的“Sein ist offenbar kein reales Pr?dikat”刘凤娟;96-101
论康德对公民资格的先验阐释居俊;102-109
“为什么要有道德?”及关于二程哲学的若干其他问题——对刘纪璐、蒂瓦尔德和余锦波的回应黄勇;崔雅琴;110-119
“疑古”与“释古”的前哨战——从白鸟库吉与林泰辅的争论再探“释古”的本质性问题西山尚志;120-127
史学的“第二次革命”与中国哲学史写作——从胡适到冯友兰的一条线索王沁凌;128-134
理据、模式与语境——子产言辞的论证分析何杨;135-141
从“孝悌”到“举孝廉”——略论汉代政治与伦理的同构曹婉丰;142-147
王船山哲学定位问题重探——以《读四书大全说》为中心廖晓炜;148-154
司马光《中庸》诠释的特色及其不足张培高;155-160
《现代哲学》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