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
磁尾中交换不稳定性所产生偶极化锋面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吕浩宇;李芸;葛亚松;403-410
基于MESSEGER观测对水星磁尾电流片磁场分布的统计研究 丁源;戎昭金;411-422
高纬日侧电离层离子上行的地磁活动依赖性研究 周康俊;蔡红涛;李影;胡坤;黄定娟;张琬;马淑英;423-436
地磁钩扰的全球响应特征研究与初步统计结果 雷柱;邢赞扬;张清和;韩德胜;陈耀;房嘉成;闫晓燊;黄可之;何川;437-448
廊坊地区中间层顶钠原子垂直动力学输送特征观测分析 巴金;胡雄;闫召爱;郭商勇;程永强;杨钧烽;449-457
中层顶区域钾层静态模型的初步建立 王泽龙;杨国韬;王继红;焦菁;杜丽芳;荀宇畅;刘星;458-465
利用COSMIC掩星资料研究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比湿对ONI指数的响应 罗佳;陈志平;徐晓华;466-476
低电离层调制激励VLF/ELF辐射参数优化理论分析 杨巨涛;李清亮;郝书吉;王建国;477-483
基于闪电双极性窄脉冲事件波形观测日出日落电离层D层变化 刘非凡;秦子龙;祝宝友;马明;陈明理;沈鹏;484-493
华北典型污染地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气溶胶反演研究 王婷;王普才;494-503
基于EEMD分解的气压改正方法研究 王迪晋;刘子维;韦进;王伟;聂兆生;504-520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的重力极潮提取与研究 孙和平;张苗苗;徐建桥;陈晓东;刘清超;521-530
地球动力学·地震学·海洋地球物理学
基于2001年M_W7.8可可西里地震震后形变模拟研究藏北地区岩石圈流变学结构 贺鹏超;王敏;王琪;沈正康;531-544
六盘山断裂带的地震构造特征与强震危险背景 杜方;闻学泽;冯建刚;梁明剑;龙锋;吴江;545-559
青藏高原东北缘马衔山断裂带构造属性的综合研究 郭晓玉;高锐;高建荣;徐啸;黄兴富;560-569
利用P波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幔转换带结构 白一鸣;艾印双;姜明明;何玉梅;陈棋福;570-583
利用背景噪声成像研究合肥—金华剖面地壳速度结构及径向各向异性的东西差异 吴珊珊;姜明明;何玉梅;赵亮;艾印双;584-592
利用密集地震台网高频环境噪声研究广东新丰江库区浅层地下结构 王爽;孙新蕾;秦加岭;何立朋;邓阳凡;593-603
强震前断裂亚失稳阶段及失稳部位的特征研究——以新疆南天山西段为例 宋春燕;马瑾;王海涛;张琳琳;604-615
2017年伊拉克M_W7.3地震的类型界定及其震后趋势分析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张珂;616-624
基于walkaway VSP下行P波的TTI各向异性参数反演 洪启宇;李佳欣;郑需要;625-635
南海北部雾状层分布和特征的地震海洋学研究 耿明会;宋海斌;关永贤;陈军;636-648
海洋效应对中国沿海地磁观测影响——以广州台站为例 李建平;翁爱华;李世文;杨悦;唐裕;张艳辉;649-658
应用地球物理学
成岩过程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影响 邓继新;唐郑元;李越;谢健;刘洪林;郭伟;659-672
砂泥岩储层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同步反演 杨培杰;673-682
岩石物理驱动的储层裂缝参数与物性参数概率地震反演方法 潘新朋;张广智;印兴耀;683-696
基于方位地震数据的地应力反演方法 马妮;印兴耀;孙成禹;宗兆云;697-706
黏弹性叠前时间偏移:陡倾角构造成像与实际应用 刘伟;张剑锋;707-715
基于各向异性全变分约束的多震源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张盼;韩立国;巩向博;孙宏宇;毛博;716-732
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的断面波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影响因素正演分析 徐嘉亮;周东红;王玉英;边立恩;吕振宇;733-741
三维MCSEM利用电磁场分解消除空气波效应 王书明;底青云;王若;苏晓璐;Mohamed A;742-749
均匀半空间瞬变电磁场直接时域响应数值分析 王贺元;薛国强;郭华;周楠楠;750-755
基于谱元法的频率域三维海洋可控源电磁正演模拟 刘玲;殷长春;刘云鹤;邱长凯;黄鑫;张博;756-766
基于谐波建模和自相关的磁共振信号消噪与提取方法研究 田宝凤;朱慧;易晓峰;杜官峰;蒋川东;767-780
含孔隙介质的分层半空间表面瑞利波的衰减特性 阎守国;谢馥励;张碧星;781-791
随钻四极源声波测井多模式采集测量TTI地层各向异性的研究 卫建清;何晓;陈浩;王秀明;792-802
《地球物理学报》编委会会议纪要 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