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论
来路与进路:5G时代物理实验教学新样态郭庆;乔翠兰;2-6+10
大学物理教学
依托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程永喜;柴立臣;李淑青;景银兰;7-10
新农科背景下大学物理绪论课设计与实践李忠秀;王建波;李萍;11-14
基于课堂演示实验的大学物理隐性思政教育张伶莉;王晓鸥;王先杰;孟庆鑫;曹永印;王旸;靳辰飞;15-17
深度学习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策略研究——以医用物理学为例谷俊改;李葵花;薛文杰;18-20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问卷调查及改革实践吕秀品;李林;池凌飞;林舜辉;杨玮枫;21-25
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过渡教学研究赵亚运;李方犁;26-28+32
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静;江海燕;杨艳芳;徐元英;刘彩霞;29-32
关于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陈葛锐;贺梦冬;陈小艳;33-36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实践浅析——“问题导向”式学习的意义及应用刘彦;赵金涛;葛力;乔艳丽;37-39
中学物理教学
指向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物理教学——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为例刘成刚;40-43
从理想气体压强到大气压强的教学讨论柳福提;张声遥;卢清;44-47
新课标下黔西南地区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刘梓禄;王笑君;47-49
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分解式实验探究——以“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实验教学为例谢立;申金娥;李静;黎莎;50-53
气轨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影响因素的探讨欧阳建伟;54-58
基于UbD理念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以人教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教学为例项其杰;59-62
竞赛与物理专题研修
用矩阵方法处理物块碰撞次数问题彭定辉;63-64+67
关于轻杆上的力方向的思考余辉;65-67
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道经典高考试题的多解赏析及追问王胜华;陈向正;68-69+73
物理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教学研究张旺;汪志荣;70-73
“滑动摩擦力演示仪”教具的改进与创新黄树清;陈睿涵;周亚斌;74-75
基于弦振动的混沌实验装置研制丁格曼;徐颂华;林墁烔;叶文超;刘家豪;谢翠婷;76-79
“透镜”实验仪器的创新改进秦野;田丽杰;马晓光;80-8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定量实验的创新刘海威;蔡桂丽;梁维刚;83-85
NB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为例王婉娇;李秀燕;86-88
用光具组测定光栅1级角色散的研究宋元军;牛振风;89-91+96
ADI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实验为例周胜林;钱长炎;92-96
教育技术应用
COMSOL软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磁场和磁感线”为例王畅;王海锋;高艳;97-99+103
利用Visio绘制物理矢量图形邓楠;田时开;任淦;罗亿;100-103
考试与评价研究
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核心素养评测案例祝伟斌;吴维宁;104-107
高考物理学科命题是如何体现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蒋炜波;赵坚;108-112
近5年全国卷物理力学实验题分布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汤志超;113-116
物理问题讨论
关于介质中光子动量的探讨林辉庆;117-119
漫谈古诗中“山月随人归”的视觉成因王乐铛;120-121
浅析教学中的关联速度问题范财政;122-123+135
物理教育研究与课程论
物理教育的衔接现状及教师策略研究邹含月;朱民;124-127
多重表征与学习进阶整合的“库仑定律”教学探索陈昊;王长江;陈仁旭;128-131
教师发展与学生研究
例谈物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策略性学习的实践研究张冯新;132-135
物理学史与教育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星斗璀璨写传奇黄少楚;王笑君;136-138
对奥斯特实验的再认识——纪念电流磁效应发现200周年廖祥勇;139-142
覆杯实验的再探索——例谈大气压在中国古代的应用刘沁心;143-147
知识介绍
热与温度概念评估(HTCE)量表的介绍与分析汤莉;王永红;唐心懿;陶学艳;方伟;148-153
教材与书评
科学方法显性化的教材编写研究——以单摆模型建构为例魏舜芷;陈刚;刘紫微;154-157
5个版本高中物理“绪论”的比较和启示刘立雪;158-161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