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研究_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科学体系理论建构(专题讨论·下)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的文献甄别与意义阐释张庆利;1-5+15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之本体、结构与应用吴建民;6-9+15
中国古代美学命题功能的理论与方法建构王永;9-15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
从建党百年历史中领悟新时代历史发展动力观邹兆辰;16-22
纪念全面抗战爆发85周年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统筹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理论探索王凤青;23-33
国民政府战时粮政体制与乡村社会动员胡忆红;34-41
哲学天地
马克思:从他性交往异化到劳动异化——《穆勒笔记》再研究张一兵;42-52
“我思故我在”还是“我在故我思”?——经典人工智能的哲学隐喻及其具身现象学反思刘伟;53-58
“《大学》非圣说”析论——关于“圣人之道”的不同诠释及其演变历程朱琳;59-65
史学纵横
法国历史书写中nation观念之变迁及其规律性探讨李友东;66-76
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女性:中国性科学萌芽的跨语际分析杨力;77-84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塑造——以上海铁路管理局为个案的研究付清海;85-92
文学评论
也说“海眼”——还珠楼主深海空间想象及生态共同体思想溯源王立;93-99
孔子“闻之曰”言论承传模式的生成及演化——以上博简《从政》为中心陈丹奇;100-107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变革与抗日动员尹志兵;侯秀华;108-114
经济学观察
科技向善赋能共同富裕:机理、模式与路径张颖熙;夏杰长;115-122
国企源流及其理论启示龙登高;秦依依;123-133
去中心化自组织管理的形态、特征及差异性比较刘涛;袁毅;134-141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新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难点与路径孙久文;王邹;142-151
集体化时期京津冀协同治理海河研究吕志茹;152-159
社会学透视_帝制中国乡里组织专题研究
令史与秦及汉初的县乡行政孙闻博;160-166
结社相资:唐五代宋初乡村生存秩序的自我维系耿元骊;167-175
宋代乡的性质及职能再认识王旭;176-183
书差、税收与秩序:明清两湖乡村赋役征收群体考察杨国安;184-194
社会治理评估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场域结构转型的视角王成豪;慕良泽;195-200
学人论坛
出离乱象后的“饭圈”画像——从粉丝追星实践的心理作用机制出发彭焕萍;刘念念;201-207
从社会救赎到国家救赎:北京社会实进会与“社会服务”理念的在地化(1912—1920)李伟玉;208-214
“致良知”与“心态秩序”:王阳明与费孝通思想之相通及其当下启示王天歌;215-219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北大荒集团为例王克响;崔海龙;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