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学评价
宁肯小说的“先锋式”思蕴意识朱梦琦;1-3
《檀香刑》和《行刑人尔依》中的施刑者形象分析李雨浓;4-6
甘迪勒小说《我爱过》的女性观分析李晓阳;7-9
平庸的恶——艾希曼的审判余丹;10-12
“畸人”累于世——论《红楼梦》中妙玉的悲剧性孙蕊丹;杨一珂;13-15
从多元系统论看葛浩文译莫言作品获奖徐斯斯;16-18+21
从小说《破戒》浅析日本社会边缘的被差别部落问题闫珊珊;19-21
论《上帝救助孩子》中布莱德的创伤书写与精神成长李成燕;22-24
变异学视域下“一枕黄粱”故事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研究王培;鲁波;杨奇;25-27
《平凡的世界》中人物性格的文学智能分析王柏林;28-30
民间水浒话本与《水浒传》小说的内在差异杜青歌;31-33+36
新媒体情境下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唐文静;34-36
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继承与超越邢隽雨;37-39
论《失掉的好地狱》中的“驯服”与“不驯服”精神——从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说起陈小燕;40-42+66
论陈映真小说中的感时忧国精神高玲;43-45
探究《北京人》中的“北京人”形象魏心怡;46-48
从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杂文看鲁迅青年观杨惠钰;傅红英;49-51+54
心性不投 声气不相求——《北迁季节》的交际困境解读耿礼行;52-54
上海城里繁花纷漠漠——从《繁花》看空间变迁与市民命运的关系荀晓萌;55-57
从福柯权力理论视角看《长日留痕》中肯顿的形象邓雅心;58-60
诗词解析
杜甫诗中“凤凰”象征意义的探索肖筱萌;61-63
试论柳永羁旅行役词中的“春愁秋情”相金妮;郭海玲;64-66
从治理西湖的两篇奏状看苏轼决策前的调研方法张倚凡;67-69
李含章诗歌研究何凤媛;王璟;70-72+94
语言研究
生态诗学视角下《桃花源记》的英译对比研究莫舒婷;73-75
“元”语义历时演变研究崔姗姗;76-79+82
幽默,给文学语言加把盐徐美娟;80-82
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目的副动词意识研究——以语法意义和形式为视角吴晓丽;李炎婷;李雪彤;83-85
《爱情公寓5》语言幽默的实现——合作原则的违背热来来提·阿不都热西提;86-88
关于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研究于倩;89-91
莱斯文本类型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任佳敏;秦恺;92-94
浅析大同县新老派方言词汇梁永琪;95-97
神木方言中的量词“子”尾与重叠式刘媛;98-100+153
汉中市福成镇方言单字调调值及单元音调查研究陈韬;101-103+106
目的论视角下饮食文化词汇翻译研究田国鲜;杨燕;104-106
关于《哥儿》中“待遇表现”的考察——以人物关系、形象表现为中心周嘉炜;邢文柱;107-109
汉语语用歧义的消除策略韩文利;110-112+115
民族语言指示代词的类型学特点——以壮侗语族为例蔡浩宇;113-115
语用学视阈下中日委婉表达的对比研究陈婕;116-118
空间复合词“左右”语义句法分析李荣祺;姜海燕;119-121+189
惠栋《后汉书补注》的训诂方法研究王艳梅;122-124
产品推销文章标题中的语用预设分析李君瑶;125-127
现代维吾尔语后置词■和■的汉译探析王雯莉;128-130
对外汉语词义辨析与语料库的运用陈春艳;131-133
目的论视角下桂林洞穴遗址英译研究陈武淇;134-136
英汉口译中译员听辨障碍及应对策略黄献莹;137-139
从丧葬方言词汇看湖南浏阳地域文化李莎莉;140-142+146
日本职场语境下的拒绝用语研究——以电视剧台词为例骆汉维;143-146
群文阅读
密尔功利主义中个人与社会张力的和解分析向斌;147-149
光绪《保定府志》考述贾璨;150-153
探究郁达夫散文的自然书写陈柯桦;刘一静;154-156
论王鸿达小说的底层书写——以短篇小说集《孤鸟》为例王巍;157-159
文化万象
论南宋事功学派的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宋春苗;杨宣燕;160-162
李泽厚“西体中用”再辨析刘效东;163-165
民间美术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孙光宇;166-168
隐喻视角下中西文化中“船”的形象分析周俊妍;169-171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追求及幻灭原因岳香君;172-174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见解下的书法教育与审美教育吴林林;175-177
《所罗门之歌》对圣经原型人物的戏仿与颠覆张嘉欣;178-180
《哈姆雷特》在中国的延续与传播董明月;徐乾婷;韩思雨;181-183
人工智能在儿童文学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尹倩倩;184-186
近三十年中国文化传播教材研究的现状分析谢序;187-189
满族兀札喇氏家族研究胡红梅;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