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学评价
从寻根之旅走向世界团结:《我辈孤雏》中的世界主义刘萌怡;1-3
论《虬髯客传》中的侠女形象及其文化内涵李莎莉;4-6
现代性建构的深入——从《良友》画报对女性形象的呈现谈起黄冉冉;7-9
德·韦特对契诃夫的重写——“三姐妹”形象比较岳文侠;吴怡;李娇;令狐梓;10-12
谷崎润一郎对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接受研究孙铭;13-15
以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浅析《苍穹之下》于佳源;16-18
清末女权小说中的乌托邦叙事赵越;杜若松;19-21
凝视与反凝视:试析《一无所获》中的女性意识王娜;22-24+27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的“金睛兽”考释李佳文;25-27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学史中的楚辞书写及其意义张佳;28-30
扑向烈焰的失败英雄——浅谈《红与黑》中的于连形象徐芝斌;31-33
《坚果壳》中叙事的非自然性及其艺术效果房丹;34-36
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述评李孟龙;37-39
论莫言小说与《史记》之关系——以《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为例李已尧;40-42+46
困惑与堕落:《跳来跳去的女人》中奥莉加的身份迷失邬香;43-46
阴暗之处尽是脆弱——解析日本小说《告白》的悲剧性李明宇;47-49
教袍上燃烧的红心:《面纱》里的霸权思想杨锦蓉;50-52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成长历程及女性意识觉醒梁镨文;53-55
《白鹿原》的人物与现实主义分析段姿奕;56-58
浅析《阿拉比》中的理想幻灭与精神顿悟王婉茹;59-61
“爱、死亡与疯狂”——从观者角度论《明室:摄影纵横谈》中的“刺点”罗锦婷;62-65
《原野》主人公仇虎“人格三重结构”的精神书写郭瑶;66-68
从石黑一雄其人其书看文学肩负的使命韩家慧;69-71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的疾病叙事高健;72-74
文学作品中的动物隐喻研究——以鲁迅作品为例高永艳;75-77+117
创伤理论视角下的《水边的摇篮》研究黄莹;邹洁;78-80
短视频符号简析——读卡希尔《人论》的启发史文君;81-83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悲剧——以吴伟业仕清前后诗歌为例范佳玥;84-86
诗词解析
古诗词中的乐器意象探究刘沫彤;87-89
晏几道与李清照词中愁思之对比研究李如敬;90-92
浅谈苏轼及其部分作品的思想感情房思雯;93-95
狄金森诗歌中的社会生态书写吴业清;96-98+159
毛泽东诗词书法在文创中的传承与应用张晓倩;徐淑坤;99-101
语言研究
浅析汉语情绪类成语的维译李炎婷;康紫薇;102-104
从文化图式理论看典籍英译——以《红楼梦》为例蔡晓珍;李彦;105-107
略论网络新词的特点及其修辞理据宋晓抒;108-111
中英请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付青;崔秀珍;112-114
羌语稳定型村寨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周星君;115-117
关联理论视角下《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两中译本对比研究夏爽;118-120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分析岳晟婷;121-123
《诗经》双俄译本中“风”意象翻译对比研究巴樱霖;杨蕊;124-126
语用预设视角下看情景喜剧《东邻西舍》中的言语幽默马一涵;127-129
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研究李景芬;130-132+135
电影《功夫熊猫》汉维台词翻译研究马小英;133-135
《石壕吏》五个英译本人际功能对比分析李纯;136-138
浅谈日语的“异化”翻译对汉语的影响虢冬梅;139-141
汉维形容词对比分析魏婷婷;柳慧;142-144+147
交际翻译视角下江苏红色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策略叶舒婷;闵伊雯;芮奕娜;袁琳榆;吕欢;145-147
群文阅读
多维的世界——《我的名字叫红》叙述视角解读邱芬子;蔡德莉;148-150+153
《四库全书》本《杜诗攟》的评注体例与特色谭诗瑶;曹霞;151-153
汉语言文学中的散文赏析研究次旺扎西;154-156
汉乐府文本及研究范式浅析孔庆蓉;157-159
高尔基《童年》赏析徐鸿鹏;160-162
在教育中拔节生长——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李帅;163-165
文化万象
品鉴东西方爱情,浅析中外文化陈红;166-168
孟子的社会美学思想王恩静;169-171
试论洪昇《长生殿》的死亡书写张云逸;172-174
从仇珠与居庆的美人图看女性视角下的女性与男性视角下的女性之间的区别韩曼;175-177
浅谈《邀舞》的创作思路与演奏技巧唐爱民;178-180+184
寒门君子品格与名利小人特征研究朱道辉;181-184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赵卿;185-189+192
《说文解字》“从某幵声”字研究王耀国;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