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康养建筑
康养生境营造理论与实践初探李敏;区展辉;5-10+105
城市微气候更新与改造
国内历史风貌建筑微气候环境研究可视化分析石峰;汪瑜娇;李芝也;11-16
城市通风廊道建设背景下北京地区气候环境特征与影响分析陈赫名;彭历;吴铮;17-20
城乡规划·设计
犯罪模式理论视角下城乡接合部防卫安全设计策略研究——以长春市工业用地主导型城乡接合部为例王科奇;孙小正;孙兆瑞;21-24+29
环境行为学视角下公共空间微改造探索——以石牌村竹梯空间为例张堃;张艳玲;刘渌璐;25-29
模块化海上漂浮社区规划设计研究杨倩倩;解旭东;邵峰;30-33+38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下的老旧社区微更新策略探究——以昆明篆新农贸市场片区为例苏吉虎;杨毅;34-38
基于AI技术的轨道站点影响区土地利用研究何媛;袁红;宋秋明;武子栋;39-41+57
大连理工大学魅力校园慢行系统构建策略研究林墨飞;翟钢军;42-45
欧洲生态小镇可持续设计策略案例研究艾耀南;徐燊;46-49
城市形态适应性研究——以拉萨为例朱美蓉;索朗白姆;50-53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教育早期发展研究杨婷;李振宇;54-57
传统聚落与历史地段研究
古驿道影响下传统村落时空演变及空间特征——以张庄村为例安珊;梁变凤;王金平;58-61
基于价值评估的北京老城传统院落保护方法吴灈杭;62-68
基于空间句法的运河沿线村镇空间形态分析与优化——以常州奔牛镇为例宋玉姗;69-71
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
黔东南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研究王晓健;韩付奇;尹冉;晏红霞;72-74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策略——以陕南云镇村为例韩萌;张沛;张中华;75-78+82
徽州古民居建筑特色探究曾金妹;79-82
传统民居地域特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李尚儒;刘启波;83-86
皖南地区农村农宅设计研究——以池州市老田吴村为例桂彬;左光之;87-91+101
建筑文化·传承
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的古桥(闸)建筑研究杨彩虹;杨佳楠;陈晓卫;武宇清;92-97
基于集体记忆的土楼遗产活化研究——以龙岩市永定区南江村“经训楼”改造设计为例戴建;王绍森;98-101
芝加哥学派对民国时期广州建筑的影响试论——以南方大厦与中山纪念堂为例施黎玥;颜玮辰;102-105
琅勃拉邦麦寺建筑研究樊帅;白旭;106-109
基于触媒理论下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麻涌镇新基村为例莫昌龙;彭建东;杨红;110-114
中国古代社会思想转型与城市建设演变的关系陈翔;王量量;王珺;115-118+143
绿色建筑
西安地区老旧小区室外环境绿色改造策略研究吴旭春;刘启波;119-122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杨肖;123-126
适老性设计与老龄化应对
老旧社区老年人邻里关系影响因素分析——以武汉市三种典型老旧社区为例黄超涵;郭晓华;朱桂才;127-131
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中铁三局中心医院改造为例游棋伟;薛震东;132-137
建筑设计·理论
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和可拓物元模型的干栏式建筑安全性评价石若利;袁晓蝶;张军;138-143
溯源·延续·融和·创新——昌乐县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规划设计王伟龙;陈兴涛;左长安;吴连壮;144-148+153
巴渝地区半干栏式建筑符号提取与创新应用——以重庆市碚石滩山地建筑设计为例徐莹莹;卫春青;149-153
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书店建筑空间设计研究曲敬铭;杨鸥翯;154-157
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张健鹏;袁红;158-160
面向智能建造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吴杰;李怀健;161-164+176
园林与景观设计
基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原则变迁的乡村生产性景观存续思考刘梦瑶;王江萍;任亚鹏;165-169+182
开放公园入口广场使用后评价——以温州市球山公园入口广场为例陈新雅;张彬;施卫省;170-173+189
陕西沿黄公路旅游风景道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刘晗;丁华;174-176
线性空间作为高密度环境下城市地景的启示——以高线公园和首尔清溪川为例秦雯;钱锋;177-182
城市园林植物生态效益研究文献分析张小凤;姚文飞;公琦;183-189
基于CiteSpace的景观生境研究概述与进展韩旭;190-194
智慧园林设计及其技术应用思考张超君;蒋凯峰;苏一江;195-198
回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