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业界参考
“曲线救市”:中国艺术电影院线的新构思桂训旺;4-5
国产“超级IP”电影运营策略的文本观察与反思——以“囧”系列电影为例肖雅;6-7
论坛
论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主题意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唐元;8-11
圈层明星生成的社会语境魏铨晟;11-13
基于新媒介环境下解读CP文化温辉;14-16
文化工业理论视域下偶像产业的问题研究艾芳怡;17+20+19
视听研究
养成系偶像组合如何利用饭圈文化吸引粉丝——以R1SE组合为例吴晓怡;19-21
符号学视域下偶像养成类网络综艺的传播与互动研究——以《青春有你2》为例于丽耘;郭于婷;22-23
观察类综艺节目社会化情感的叙事研究吴梦菱;24-25
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动力探究——以《令人心动的offer2》为例孙国荣;26-27
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中冲突元素的建构——以《令人心动的offer2》为例刘群;28-29
视觉文化视角下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走红分析刘晓蕙;29-32
角色竞演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与思考——以《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为例刁亚婵;33-34
亚文化网络综艺的抵抗与收编——以《说唱新世代》为例孙佳琳;35-36
微综艺:综艺节目垂直化发展的新趋势——以《爱思不si》为例张雨馨;39-40
文化工业视域下的选秀综艺分析——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张书雅;41-42
从《舞蹈风暴》看屏幕与剧场艺术传播的特质——兼谈两者技术性融合的可行性刘珊妮;42-44
跨屏互动时代《新闻大求真》节目的传播路径研究陈媛;45-46
人物类视听新闻作品的故事化叙事研究——以央视《面对面》为例周佳晨;47-48
新传播生态下财经新闻的可视化探索张伍生;49-50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媒介产品的商业运作——以柠萌影业为例刘继瑶;50-51
广电MCN的优势与挑战——以湖南娱乐频道MCN为例李康馨;52-53
“迷雾剧场”之成功密钥刘韵;54-56
从“大女主”到“耽美”:IP剧背后的消费主义逻辑反思杨璨嘉;57-58
试析职场剧外壳下的现实主义内核——以电视剧《安家》为例陈利;58-60
探析剧情式纪录片之真实性——以《梵高·画语人生》为例杨雨阁;61-62
人文情怀与时代记忆的镜像交融——彭辉纪录片研究王锦;63-64
浅析微纪录片的人文之美——以二更视频为例王汝倩;65-66
广东梅州地区客家文艺类非遗影像化的实践探索陈持;邱硕;67-68
视听解读
电影叙事的一致性与透明性:凝视机制的植入策略——以《网络谜踪》为例彭瑾;69-70
民族话语与历史叙述——新历史主义批评视域下的电影《一秒钟》谭秋雨;71-72
《一秒钟》:历史之子的和解与释怀胡彬彬;73-74+83
电影《英伦对决》的跨文化传播研究赵珂;75-77
《少年的你》的空间建构——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文本的转换刘子君;黄自强;78-81
影片《少年的你》中男性气质的颠覆与重塑王莹;82-83
《雪花秘扇》:压抑下的抗争美慧;84-85
《小偷家族》:向恶而善的乌托邦家庭与认同意识的建构刘玮康;86-87
性别置换与伦理书写——从《吾栖之肤》看阿尔莫多瓦的生命伦理叙事楚浩敏;87-88
前见之谜:《沉默的真相》的悬疑叙事建构袁丽丽;王永收;89-90
论《美国工厂》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的“和而不同”申雪淼;90-92
动漫《一人之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王雪利;93-94
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白蛇:缘起》的民间艺术再创作危欢;张颖;95-97
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女性形象的嬗变研究——以迪士尼公主系列影片为例李泽音;97-99
道你我之间的无尽温柔:《逃走的女人》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林彦君;100-101
微距放大女性本身——中国伦理电影之女性题材电影的风格流变刘思贝;102-104
性别的“她者”——论娄烨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孟晨曦;104-105
浪漫主义渗入好莱坞:加里斯·爱德华斯电影研究冯轶;106-108
宽银幕与审美化现实主义:以维斯康蒂电影为例重读巴赞的美学观仲峥;108-109
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论”的开启与现代性回归孙琬璐;110-111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宫崎骏动画电影符号的传播与再创邓晚晴;刘英杰;112-113
主流意识形态与二次元文化的共建——以国漫《领风者》为例徐博雅;杜俊达;114-115
主旋律电影与主流文化传播——以电影《攀登者》为例潘文倩;116-118
中国灾难片叙事:从主流意识主导到多元视角探索朱蕊蕾;118-120
东西方瘟疫电影价值向度的文化差异——基于韩国与美国的比较视野侯潇雨;121-122
单一·两极·多元: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辛亚奇;123-125
网络青春电影类型化发展探析甘畅;125-126
网络电影的内容特征及策略分析贾百慧;127-128
4C法则视域下电影短视频营销策略研究高莹;129-130
播音与主持
《国家宝藏》节目中张国立的语言风格王舒楠;131-133
试析新闻连线中主持人的控场能力张美曦;133-134
在融媒时代,入海——广播主持人创新策略探析周宝琳;135-136
e聚焦
短视频平台商业模式的现状与反思范斯琴;137-139
塑造奇观与社会化生产:短视频平台的数字劳动研究李祚丞;139-141
短视频生产中乡村影像传播的本真性回归——基于李子柒、丁真走红的思考马锐;142-144
从短视频平台“假靳东”事件看老年人的媒介使用困境沈紫嫣;144-145
浅析后现代艺术在短视频平台的呈现特征杜思伟;146-147
戏仿行为面临的法律困境——以戏仿类短视频为例张萌;148-150
泥塑文化与性别观念探讨——基于粉丝文化背景陈伊琳;黄雨竹;徐敬之;冯颖;151-153
基于原型理论的“狗粉丝”亚文化研究黄婷婷;雷永嘉;153-155
传播仪式观下网络粉丝社群的“反黑”行动研究于妍;156-157
收编与抵抗:青年亚文化传播视角下对“打工人”梗的解读魏晓阳;158-159
从社交货币视角看网络流行语的情感传播——以“早安,打工人”为例王鑫;160-161
虚拟人格:网络时代人的释放与补充姜熠铭;樊琬;162-163
电商直播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策略——以淘宝直播品牌“薇娅viya”为例尹晓楠;常敏;164-165
明星艺人入驻B站发展策略研究——以黄龄为例李卓航;166-167
新闻与传播
新媒体明星婚恋报道的伦理失范研究莫敏丽;168-169
框架理论视域下《健康时报》肥胖报道的责任归因研究国艳琪;170-171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探析杨玲;172-173
原型在后真相时代中对舆论的影响——以“江歌案”为例彭曦阳;173-174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沉默的螺旋”及“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以钟美美爆红事件为例张珺洁;175-177
个人话语建构变迁:黄色新闻与抖音短视频对比分析向烨;177-178
从群像传播到个体形象展现——中国海外形象的传播策略转变及发展路径郑菲;179-180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拼多多的传播机制研究孙红;高丽华;180-181
论短视频平台城市形象传播内容的“文化基因”芮雪;肖南;182-184
试论场景理论下群体视像对品牌传播的影响——以视频博客为例王祎晗;184-186
元明清时期中俄媒介交往探析郑达威;张婷;187-189
实践与思考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媒体在公共服务方面扮演的角色——以湖南卫视为例刘京麟;190-191
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实践分析——以“四川观察”抖音号为例马骎;192-193
内容创优:融媒体平台抢占传播高地的“王者之道”卢勇杰;193-194
《经济学人》智库化转型启示张丛雨;195-196
广告观察
视频广告的叙事特征研究柯宁;197-198
反主流意识形态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YSL彩妆官方微博广告为例申佳玥;199-200
微传播时代绿色广告的生态文化叙事何雨欣;闻嘉欣;201-202
教育连线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探析李文丽;203-204
技术与应用
基于广播电视媒体的食品药品安全舆情监测系统设计覃国孙;205-206
交流
新机遇·新起点·新征程: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理念与道路探索——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介融合研究基地第二届主任委员会暨2020县级融媒体建设巴山论坛综述邱鑫;胡一苇;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