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业界参考
建设性新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施玉景;4-5
声音政治的再现:人民广播的乡村治理功能研究曾晨;6-8
后疫情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广播电视台为例黄永妮;8-10
发挥地缘优势 当好地方主流媒体——以潮州电视台为例邱梦泽;11-12
狂欢理论视域下电商直播对传统电视的影响探究——基于天猫双十一开幕盛典的考察孙硕;13-14
从电视购物到直播带货:广电媒体融合转型的新探索杨剑光;15-16
论坛
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的意义构建与传播创新黄秋尘;17-19
克制的回眸:《站台》与贾樟柯的青春文化记忆许珍;20-22
逆苏文:耽美文在饭圈的赓续与创新向彦桦;汪晓辰;陈楚君;王芷芸;ANG KER EN;23-25
论2020年网络悬疑剧人物形象塑造的新变邓知凡;符继成;26-28
节目经纬
媒介地理的影视化呈现——以央视《坐着高铁看中国》特别报道为例刘映阳;28-30
盛会报道的全景思维——评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在线》东博会报道特色毛志勤;31-32
新媒体语境下春晚的“出圈”与认同建构探析——以2021年河南省春晚为例王雯;33-34
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的传播符号学解读孙亚坤;35-36
唤醒、强化与认同:《经典咏流传》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建构梁诗涵;37-38
新媒体时代国学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传播策略探赜侯祚民;39-41
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中素人元素应用策略探析——以《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常淳;41-43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粉丝角色——以《创造营2021》为例黄晓颖;黄茜;44-45
音乐类网络综艺的青年亚文化叙事研究——以《说唱新世代》为例张琦;46-47
偶像团综类真人秀节目的观察与反思周雪涵;48-49
偶像养成类综艺的比较研究——以《青春有你2》《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纪少华;50-52
浅析游戏类真人秀节目《元气满满的哥哥》陈静;52-53
浅析《追光吧! 哥哥》的多层凝视唐艳艳;54-55
《上线吧! 华彩少年》的创新呈现与价值传播张琪英;56-57
网络脱口秀节目中的女性话语分析——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为例屠玲燕;罗彬;58-59
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瓶颈与策略探讨——以《奇葩说》为例郭诏金;60-62
浅析室内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以《王牌对王牌》(第六季)为例黄劭光;63-64
后疫情时代下“云录制”电视节目的创新方法翟嘉欣;65-66
广播对农栏目创新创优的路径探索——以《走进新农村》为例王苗苗;67-68
基于紫海战略浅析戏曲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贾曼婷;69-70
影视剧研究
“耳朵经济”背景下广播剧的发展动因何羽纶;71-73
论重大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创作革新与缺失——以抗疫剧《在一起》为例张雨菲;73-75
新时代扶贫剧的现实主义影像表达与叙事建构——以《山海情》为例胡彦岚;76-77
浅析扶贫电视剧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以《山海情》为例王国珍;78-79
老剧翻红的传播路径研究李哲宁;80-81
经典影视中的集体记忆构建——以《西游记》为例石岩;82-83
从《赘婿》“出圈”看IP剧的创新及启示钟之;84-85
商业与情感的连接:美剧IP营销研究——以《老友记》为例翁佳雯;86-87
禅意与饮食:浅析日本美食类影视剧的治愈功能姜平;88-89
女性叙事都市剧中都市女性形象建构与失衡——以《三十而已》为例涂玉柳;90-92
缺席”的黑色电影——以《缺席的人》为例张逸乔;92-94
《海蒂与爷爷》:怀旧诗意空间的建构与反思李菊;95-96
《少年的你》的视觉化叙事策略探微杨舒杰;97-98
从格雷马斯叙事视角解读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刘鲁红;99-100
韩国拟实类影片《素媛》的主题表达和叙事技巧李从睿;吕爱杰;101-102
性别凝视·父权欲望·人性异化——电影《长安道》人物形象的多重建构谭思怡;103-105
以人文精神观照世道人心——陈英雄“越南三部曲”探析苏彩琼;105-107
“和合”原型视野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矛盾冲突与化解吴静;108-110
国产动画电影中的媒介地理景观建构——以《姜子牙》为例张宇欣;110-112
新时代背景下军旅题材动画片的传播策略分析——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谢桥;113-114
反父权与基督—救赎叙事:园子温电影的女性主义思考王伟楠;115-116
本相的探寻和抵抗的诗学——刁亦男导演电影的生存叙事王发奎;117-118
意象、时空与群像:近几年北漂都市电影叙事策略分析邢秋萍;119-120
试论新世纪电影中的河南乡村叙事张欣;121-122
趣缘文化视域下影视作品的新特点邓磊;123-124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5W模式对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思考王梦杰;何昌通;胡安琪;125-126
人工智能技术变迁与科幻电影中的A I性别偏见王郝爽;127-129
纪录片广角
精准扶贫语境下纪录片的影像呈现——以新华社系列微纪录片为例唐饴欣;129-131
地方性扶贫题材纪录片叙事策略分析——以湖南卫视纪录片《最是一年春好处》为例谢龙卉洋;132-134
以情感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影像叙事研究雷雪晴;134-136
抗疫纪录片中的集体记忆建构——以《英雄之城》为例田子鑫;焦若薇;137-138
秦川地域文化纪录片中敦煌文化的形象建构段渊;139-140
浅谈微纪录片的内容真实——以《法医宋慈》为例刘佳丽;141-142
纪录片《回家过年》的文化内核张昱;143-144
论美食类微纪录片的创新路径——以《早餐中国》为例郑艳慧;145-146
《新疆味道》:饮食文化、人文精神与集体记忆汤艺航;147-148
影像作品的时空元素重构探微——以纪录片《龙脊》《风味人间》为例王媛媛;149-150
《风味人间》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视听符号表达王海波;151-153
e聚焦
B站鬼畜文化的本质及其伦理边界项寅浩;153-155
制造亲密:虚拟应用中偶像与粉丝新型关系研究——以“Lysn Bubble”为例付可欣;158-160
记忆重塑与情感追寻——社交媒体“那年今日”功能探析周娅茜;161-162
媒介化生活及其隐喻功能的表达——以直播带货为例杨璐;163-164
互联网背景下“脱域”陪伴形成与影响探究——以网络直播为例李晨颜;165-166
使用与满足理论下的陪伴式学播受众心理分析——以bilibili的陪伴学播为例贾亚男;167-168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特点李嘉颖;169-170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极端化——以“上海名媛”在线拼团为例张迪;171-172
情感按摩和空间互动:田园短视频特征及其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尹淑婷;173-174
土味视频的传播符号学解读向美璇;卢晓华;175-177
从“Z世代”看移动视频APP的人工智能应用穆芊澄;178-179
儿童有声读物内容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凯叔讲故事”为例刘宇涵;田颂云;180-183
新闻与传播
多元传播时代单向度的人的产生机制及其警示肖奎;183-185
符号学视域下古镇文旅的新媒体传播研究——以乌镇官方新媒体为例蒲月;186-187
数字义肢:社交媒体时代残疾人群的社会融合研究——以福州市台江区为例欧东亮;188-190
数字时代的老龄化之殇:迷失在短视频中的“银发群体”刘光胜;190-192
短视频时代城市文创品牌传播研究符冰;193-194
乡村自媒体短视频文化传播现状及策略研究牛梦琦;195-197
实践与思考
市场化媒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以澎湃新闻2020年脱贫攻坚报道为例葛伊璠;197-199
抖音中主流媒体的故事讲述能力与传播效能探析张慧;200-201
浅析应用政务短视频开展政治传播的策略丁津;202-203
中国广告产业的变与不变杨浩;204-205
技术与应用
418F100kW短波发射机高末帘栅流过荷的故障分析吴好光;黄小聪;206-207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调频备播系统韦国慧;唐宗欢;陆星光;唐颂钧;208-209
一种基于节目单的回看索引系统设计方案林建庆;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