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史研究
论苏轼贬谪词中矛盾的人地关系丁雪;1-2+31
论于坚诗歌呈现的细节特点刘飞凡;3-4+7
戴叔伦诗与润州辛馨;5-7
浅析白居易诗歌理论对《毛诗序》的继承和发展马书瑜;8-9
论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舒良明;10-11
论“三言”“二拍”中女扮男装的人物形象——以双性同体为视角苏旎尔;12-14+17
镜像视阈下《威廉·威尔逊》的主体认同探析罗玲;15-17
批判现实,宣示人性——重读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肖文平;18-19+23
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的生态伦理反思刘怡;20-23
权力模式下《远山淡影》中异质空间的追求和构建侯小雨;24-25+28
伊丽莎白·巴雷特·布朗宁诗歌中的莎士比亚郑成英;黄泽火;26-28
解读《女勇士》与《最蓝的眼睛》中的母亲形象黄燕;29-31
自我超越之路——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视角解读《S.》刘霞;32-33
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女性身份探寻孙伟;34-35+38
想象的文学——试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构现象魏静;36-38
聪明累:《名利场》人物丽贝卡·夏普的命运判词吴冬月;39-40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对《腹语者的故事》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读王芳;41-42
语言文字研究
关于符本《现代汉语词汇学》中词与离合词界定的再思考张雷平;43-44+94
谓词为“献”的古代汉语双宾语结构研究郑文婧;王用源;45-47
从语言结构“吃+N”看语法与修辞的互动吕静;48-50+53
高晓松歌词中的修辞意象浅析王娜娜;51-53
政治、社会与文化研究
政府绩效信息收集及使用的实践分析——基于三地政府的调研数据董静;徐天利;54-57
当代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及建构路径研究窦全能;裴长安;58-60+97
刘保罗的革命戏剧人生陈德田;61-63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以山西省忻州市S村为例马慧卿;64-65
试论“淞沪会战”期间在沪教会对上海难民的救济韦博;66-68
韩国媒体眼中山东形象的话语分析——以《朝鲜日报》为例刘芳;69-71
经济与管理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系分析——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李雄;张思思;李鹏;潘虎;张传辉;72-77
艺术视野
颠覆性叙事模式下网络电影传播研究——以“海昏侯墓”系列电影为例甘婷;78-79
指向欲望的焦虑——精神分析视角下电影《惊魂记》中诺曼形象解读陈晓蕾;80-81+84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在大学生中加强“好人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杨学龙;艾丽芳;82-84
高职生孝道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继军;王文静;白彩霞;85-88
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与提升路径邓剑虹;89-91
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探究沈小雯;92-94
大数据背景下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路径探究孟欣;95-97
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林凯;98-100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基于OBE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刘燕华;刘萍;101-103+114
“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苟和平;景永霞;吴岚;陈莉莉;104-105+114
基于PST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翻转课堂空间设计与教学效果分析黄璐;106-108
数字化反应堆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南华大学为例赵鹏程;刘紫静;于涛;谢金森;陈珍平;曾文杰;109-111
精准扶贫背景下依托专业社团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庞馥珊;112-114
2013-2017年国外MOOC研究综述陈晓红;115-118
职业教育与信息化课堂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段宏鸣;119-120+1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胡馨雨;121-123
基于企业问题的PBL+Outcome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以应用型工科院校教学改革为例杨帆;124-126
网球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机能的影响沈玉梅;127-128
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农民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夏玲;129-131+144
基于审美能力提高的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分析刘萍;132-133+139
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基于POA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实证研究欧阳琨;134-136
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融合研究马亚楠;137-139
基于语料库的高校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研究金荣;140-141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混合型教学模式探索季晓丽;142-144
翻译专业术语课程建设研究薛东岩;145-146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级德语”课堂实践探索倪晓雨;147-149
翻译理论研究
十九大报告英译的冗余研究刘平;李明;150-152+160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王静;张继芸;153-154+166
明末翻译家李之藻对科学翻译的贡献研究季艳龙;方真;155-156
法学研究
小额诉讼一审终审之救济机制研究赵贝贝;157-160
对性侵未成年人的罪犯刑满释放后信息公开的再思考——以广州市花都区建立全省首个未成年性侵库为背景洪尚杰;161-163+171
心理学研究
大学生羞怯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任敏;何壮;颜媛;164-166
基础教育研究
新旧《规程》对比下的家园共育郭艳珍;167-168+171
玉林乡贤文化融入中学德育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究高茂兵;169-171
基于图画书阅读的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梁薇;172-17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征稿启事本刊编辑部;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