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语言学
日语格助词「まで」的本质义及多义再研究——基于「Bまで」名词的语义特征许慈惠;赵鑫;朴仙灵;1-8
在语言的本质中完成结构性转折——纪念保尔·策兰诞辰100周年吴建广;9-15
现代语言学中的系统观:各流派之异同刘志平;杨雪燕;16-21
文学_美国犹太中短篇小说研究专栏
栏目语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方法乔国强;22
论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家庭”叙事姜玉琴;23-28
他者的面具之下——格特鲁德·斯泰因在《三个女人》中的身份隐藏策略顾晓辉;29-35
伯纳德·马拉默德短篇小说中的生存困境与救赎李莉莉;36-40
从《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中的大屠杀书写看美国文化的犹太化高莉敏;41-46
大屠杀阴影笼罩下的流散犹太人之悲剧人格——从正统派视角探讨《记住我这件事》李栋;47-52
文学_西方文学
在“后真相”时代重温后现代主义戏剧——汤姆·斯托帕德的《戏谑》中“元传记”的运用(英文)付英杰;53-60
“非洲性”及其在现代非裔美国文学中的拓展骆洪;61-68
永远的“坏孩子”——马克·吐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观研究徐德荣;李冉冉;69-74
《印度之行》中家庭伦理的殖民书写李长亭;75-79
拒绝平庸——狄金森诗歌发表鲜为人知的历程薛玉秀;陈爱敏;80-85
T. S.艾略特仪式化戏剧理论与现代芭蕾林辰;86-91
辛西娅·奥兹克的“米德拉什”历史记忆观——以《大披巾》为例郝慧敏;92-98
《哈姆莱特》中的植物话语胡鹏;99-105
核威慑下的主体性召唤——论《伦敦场地》中“作者身份”的两种维度杜兰兰;106-111
灵魂之旅与语言重复——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悟道诗中的神秘主义美学易霞;112-119
美国自白诗中的“声音”魏磊;120-127
从摆脱他者到超越自我——苏珊·桑塔格《我,及其他》的存在主义女性观解读刘杏妍;姚君伟;128-132
“两种文明的战斗”——《都柏林人》中的种族、宗派和阶级意识于承琳;133-138
翻译
从张炜小说英译看作家资本对文学译介的介入吴赟;姜智威;139-145
中诗西传第三方译者研究——以小畑薰良英译《李白诗集》为例李正栓;程刚;146-152
论王红公汉诗英译的生态诗学建构耿纪永;赵美欧;153-159
新批评文论与宇文所安唐诗译介张欲晓;陈琳;160-165
美国传教士吴板桥“《西游记》”英译本底本考辨王文强;166-173
言语形态与言语功能之破立——双语转换矛盾解探纪春萍;17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