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逻辑巴志鹏;1-6
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于增能理论的分析赵普兵;吴晓燕;7-13
哲学研究
论冯友兰对儒家伦理的转化创新柴文华;张收;14-19
西方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的本土化逻辑——以《谈天》为考察样本陆群峰;任昱霖;20-25
直言的个体道德伦理:话语模式与主体性建构程海艳;26-32
“以类取,以类予”是归纳和演绎吗?李亚乔;33-39
法学研究
非充分条件之客观关联共同侵权责任研究——《民法典》第1172条的解释论考察梁清华;张亦铭;40-47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模式的农业面源污染规制陈伟;48-55
人工智能的司法应用与法理审视牛犁耘;56-62
政治与行政
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卢福营;沈费伟;63-69
惠民公共政策出台缘何遭“冷遇”?——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三孩政策转发评论的数据分析陈娟;孙琪;70-75
意愿驱动还是能力驱动:回应性政府建设的民众路向——基于六个省份的实证调查孟利艳;76-81
再造空间:城市文化符号主体间性的建构策略聂鑫琳;82-87
财经论丛
“绿色的馈赠”: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高厚宾;王蔷瑞;88-94
高等教育性别差异逆转:驱动因素与典型表征——来自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鄢姣;孟大虎;95-100
历史研究
杨畋墓志及北宋相关问题研究陈朝云;焦玉晗;101-108
南宋都城的“双城记”程民生;109-115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谢盛;116-122
文学研究
近代报纸“附张”的时代价值——基于《时报》与陈撷芬著译小说《人兽接脑记》的一次媒介考察刘钊;任春雨;123-129
第二人称叙事中的受述者谭君强;130-136
赓续与演进:论新世纪河南青年作家的乡土文学创作张翼;137-143
教育学研究
建构国家教育考试应急法的价值因应及法理逻辑程雁雷;郭嘉辉;144-149
民国时期筹款兴学的议题重现——以河南中小学教育经费收入管理为视角焦明江;李刚;150-156
本期部分作者介绍2
《繁华》中国画王迪;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