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艺术作品
张邹晔作品张邹晔;2
《洛神赋之三》胡晓欢;3
《花的变奏之一》吴静;3
《雪后》俞泖全;4
《课堂》齐菁禹;4
冯浩铭作品冯浩铭;5
刘易作品刘易;6
精品视角
山里山外幸福花香屈定军 ;丁杰;7
国风·陈风·月出王琳瑜;无名氏;8-10
四川民族服饰图纹研究与现代应用——以大凉山彝族服饰创新设计项目式课程为例夏在希;11-13
刘小东“纽约之春”里森画廊展的现实主义叙事王世强;14-16
美术视点
浅析蒋长虹作品中朦胧美的表达郭麟书;17-19
“画家中的画家”——论委拉斯贵兹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油画革新李兴煜;20-22
以广西重大节庆民俗为题材的当代水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研究赵媛媛;23-25
浅析空灵意境的美学特质姜竞;26-28
浅谈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冯一豪;孔嘉雯;29-31
董源《溪岸图》探析赵阿美;32-34
以民族风情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研究李强;35-37
设计艺术
校园禁烟海报设计研究任福亮;38-40
基于系统设计的参与式工具:构建可持续建筑的地域身份张玲瑞;刘源;41-43
红色文化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胡霞;44-46
数字多元 日臻完美——交互设计理念下的空间设计探索宋歌;47-49
音乐与舞蹈
中国精神的地方音乐表现——《沂蒙山小调》杨思佳;50-53
以《g小调叙事曲》为例分析肖邦的音乐风格与特点翟东宁;54-56
竖琴的发展及演奏技巧分析罗傑予;57-59
浅谈德彪西《波西米亚舞曲》的音乐特征及演奏温艺璇;60-62
论声乐及其艺术表演中的情与声刘安琪;63-65
试论群舞《柔情似水》的审美特征杨云琪;66-68
中国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张蕊;党维波;69-71
浅谈马林巴作品《遥远的海》演奏体会张晓宇;72-74
北朝民歌《敕勒歌》的艺术探究李佳峰;75-77
艺术教育
乡土资源在高职美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剪出来的构成周璨;78-80
具象到抽象规律在造型基础领域实训方式探索韩易明;81-83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电影艺术鉴赏通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林荔丹;林槟苹;84-86
新时代下高师声乐教育改革路径研究魏拴宝;87-8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以婺州窑为例金晨鹭;90-92
课程思政融入剧目排练课程教学的实践罗仙泗;93-95
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顾贤能;96-98
艺术杂谈
跨媒介视阈下艺术媒介跨媒介性的原因探究贺捷;夏佳;99-102
湘西土家族织锦纹样的内涵特征与应用朱静;103-105
浅析中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艺术特点邱奇烁;106-108
中国早期建筑教育家刘既漂的民国美育思想探索——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先行者研究系列向惠祺;吴卫;109-111
蔡襄书学创作观研究朱烨文;112-114
从“结构”到“解构”——论视觉形态的抽象创造李玉;115-117
数字广播背景下微情绪广播节目主持与制作王家琦;118-120
乡村摄影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思考与探索曹晓东;121-123
论微叙事的形态、意义与价值宋子扬;124-126
弗朗西斯科·培根的潜意识可视化研究董一帆;127-130
关于音乐美学研究对象的思辨尝试于洋;131-133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路径——基于泉港文管调研的思考陈令妍;134-136
融媒体语境下电视晚会节目的创新探究司树婕;137-139
戏剧与影视
贝利尼歌剧《诺尔玛》赴刑场景“情理”分析徐旺旺;140-142
话剧表演中的语言技巧研究张玉臻;143-145
歌剧《鸾峰桥》的戏剧结构与歌唱性叙事杨群;146-148
早期中国电影人的砥砺探索——袁牧之电影中的音乐特色宋晓蕾;149-151
论昆汀·塔伦蒂诺《八恶人》叙事美学米诗懿;152-154
文化产业
5G时代厦门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林小勇;宋佳馨;155-157
文学艺术
《睡美人》中“身体写作”之思安冉;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