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封二
心连心——宜居小区设计段丹彤;2
文学评论
论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陌生化效果李紫欣;4-6
勃留索夫短篇小说《老桥下》的女性意识解读姜思雨;7-9
浅析《一个人的好天气》中知寿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江一村;10-12+25
《心是孤独的猎手》彰显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周曦宇;13-15
生存的焦虑与位置的缺失——论黄春明《两个油漆匠》中小人物的生活困境吴丽婷;16-18
《唱吧! 未安葬的魂灵》中的创伤书写薛莹;胡大芳;19-21
《约翰·伍尔曼日记》中的记忆与双重叙事杨俊建;22-25
论崇让角度下的《史记》人物形象陈威元;26-29+42
文学研究
论比安基《森林报》的动物书写杨用新;李君;30-32
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文”文学性研究王立洲;张盈;33-35
刘长卿“吏隐”思想探析——以严子陵钓台诗歌创作为例沈佳迪;36-38
本能冲动视角下的《彷徨》人物形象研究夏惺怡;39-42
“平淡”不是陶渊明的唯一风格李静;43-45
论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古城形象张婷婷;46-48
浅析苏格兰传统民谣中的超自然声音何芊蔚;49-51+81
生命的救赎——浅析史铁生笔下的母亲形象李秀梅;52-54
文化集萃
论马文升的边务治理思想和实践黄杰;55-57
晚清现代教育行政机构中云南提学使司研究张培;58-61
中国原始图腾崇拜意识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探究孔令琦;苏天运;62-64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哲学研究李晓宇;65-68
论晚明三立书院的发展及其精神赵春翔;69-71
新自由主义视域下大卫哈维对生态危机的揭示杜苗苗;72-74
论卢卡奇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诠释周思含;75-77
文艺观察
从创作美学看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对“Z世代”青年的传播价值研究——以电视剧《县委大院》为例俞卜丹;78-81
论《红高粱》葛译本中文化隐喻译介策略及文化外译启示吕松博;张咪;82-85
《杀生》中的替罪羊机制解读马肖遥;86-88
儒家文化的有限表达和反思——浅论电影《白鹿原》对小说的改编李子惠;89-91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的国内研究述评汤文敏;92-94
文化传播
如何做好文学作品译介——以《鱼翅与花椒》中译本为例韦雨晴;95-97
短视频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21年《中国日报》宣传片《话说中国节之二十四节气》为例何烨;98-100
礼貌原则视角下美国情景喜剧中的对话分析——以《老友记》为例陈虹云;101-103
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看悲秋文学英译——以宋玉《九辩》为例胡纯;104-106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研究——以电影《绿皮书》为例陈秀玲;107-109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视角下《聊斋志异》恐怖氛围的英译研究——以闵福德版本为例李志鑫;110-112
文化综合
云浮白话邪母读音类型的差异及成因刘婉平;113-115
网络流行语中的东北方言郑雅轩;张海洋;何晓晗;116-118
墨家科技思想及当今启示李宛津;119-121
贵州方言中“很”作补语的中补结构邹彤彤;122-124
17-19世纪中日启蒙教育比较研究郑哲;125-127
《说文解字·女部》美貌类同源词分析陈清林;128-130
总结义话语标记“简单来说”研究喻宇洋;131-133
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俄汉语“совесть/良心”观念对比研究周玉蓉;134-136
封三
朝气校园——小学校设计段丹彤;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