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妹妹刘思伶;1
封二
综合材料《木语万物生》邢文翰;2
《门》常琪悦;2
综合材料《蓝色家园》仇晓玉;2
《“五柏抱槐”音响设计》陈培龙;2
《百寿坊主题图形设计1》周天航;2
综合材料《烬》王钦豪;2
诗歌苑
菜的思考(外二首)潘世远;4
虹南是我的回顾涂平辉;5
与春的约定(外一首)张巧云;6
缺失的情诗(外一首)白佳琪;7
箬叶(外一首)韩星鹭;8
母亲张雯嫣;高宏伟;申成奥;9
看懂四川何明华;10
万物苏醒在春(外一首)王有平;11
小说林
飞鸟甘甜;12-13
晚霞王传福;14-15
满足曹廓;15-16
这个季节,思念又起张雅娜;17-18
云山雾海铸兵魂(外一篇)戴方毅;18-24
孝阿詹;25
散文馆
朝阳山,许我一世繁华张勇;26
且予情怀寄茉莉骆海燕;27
故乡原风景李璇;28
归园田居李明慧;29
家乡那条小河罗国立;30
《我和我的父辈》中父辈精神的代际传承李昊成;31
南方的雨刘旭娟;32
父亲徐自然;33
凌霄花周生祥;34-35
青春记忆黄冰;36-37
父亲的眼神杨永忠;37
我的爷爷汤丽群;38-39
汗水——写给五一劳动节刘运喜;39
徐州烙馍,娘亲的味道王夫敏;40-41
最美的风景是在心中于淑清;41
彼岸契阔杜安博;42-43
鲜甜顺德味李敏然;43-44
在戏剧中邂逅“美好”孙益平;45-46
不期而遇的关联左嘉淇;46-47
陌陌红尘,如沐春风王诚;48-50
五月的乡野魏玉梅;51-53
文学评论
迷魅与现实:《雪夜林边驻马》中的以物传情孟锦明;54-56
苏轼《赤壁赋》中“江河”的时空场域书写陈凯艺;57-59
《红楼梦》诗学的“清音”研究陈英姿;60-62
修而不得与不修而修——以《红楼梦》中妙玉和邢岫烟为例浅谈“修行”程康怡;63-65
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以小说为例仇盛艳;66-68
女性主义视角下简·爱与苔丝之比较高龙越;69-71
论宋话本内容主题之新变——《快嘴李翠莲记》和《莺莺传》之比较郝婧文;72-74
创伤理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的创伤解读李赫;75-77
论《寒夜》中曾树生的爱情悲剧李佳慧;78-80
《喜福会》中华裔女性形象研究李宁;81-83
民歌的文学化——论元代竹枝词李欣怡;84-86
《诗经》中的女性美梁雪琪;87-89
从生态角度解读《相约星期二》中的生命哲学刘路儿;90-92
莫言《晚熟的人》归乡叙事新探——以人物设定为中心刘娜娜;93-95
海棠——“女儿性”之影孟园;96-98
试论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与忧患意识刘赛祎;99-101
叙事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应用苏伟;102-104
书信体小说文学概述孙琪琪;105-107
“扭曲”的受害者——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下《馨香与金箔》的解读王语婷;乔幪;108-110
关于汉诗中的生命意识觉醒的几点见解温玉;111-113
从成长小说的视角解读《朗读者》中米夏的成长吴晓曦;114-116
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浅析《简·爱》中的婚恋观徐佳宁;117-119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的表征意义阎宇撼;120-122
南朝民歌中的女性情爱意识与女性书写杨艳;周雪;李晓婧;123-125
伊格尔顿对“文学”概念的溯源应志强;126-128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视域下解析《人生》袁俊霞;129-131
关于《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探究张彩霞;132-134
试论《西厢记》的空间叙事张艳艳;135-137
唐诗“王孙”寓意研究陈芙;138-141
苦行中的挚情诗人——郑珍李爽爽;142-145
论叶广芩家族小说的京剧意蕴贺婧洋;146-149
北朝民歌《陇头歌辞》的诗歌艺术特色倪童;同燕媚;149-152
无韵离骚传万世,大智大勇震古今——读《报任安书》有感孙嘉辰;153-157
边塞诗和田园诗比较研究崔雅男;157-160
封三
杨凯作品杨凯;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