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时光·长安商梦圆;1
封二
《原色光影》王慧敏;2
《妹妹》任凯华;2
《百寿坊主题图形设计2》周天航;2
《泊》王晨姿;2
《合鸣》王宇芊;2
《山工艺设计师广场改造》张广贺;2
诗歌苑
中国的雪(外六首)杨仕喜;4-5
白衣天使刘思伶;6
小说林
龙尾儿(外一篇)迟占勇;7
东东与丑丑焦辰东;8-9
加州旅馆的夜詹凯璇;9-10
埋丧刘旭娟;11
江南风雨雨花;12-13
正道向立成;14-20
散文馆
夏日傍晚的山村陈细彬;21
纷繁人世乐逍遥——《庄子》的处世哲学刘明洋;22
骨哨声中的姚江烟雨马辉;23
时时是夏天李涵琪;24
压水井邹五星;25
烤红薯,蜜甜的烤红薯哟张弃资;26
苦菜情荆德军;27
大爱无垠苗宝泉;28
家门口那棵桃树李春英;29
听雨煮茶,静享半盏时光邹謇;30
“民间圣果”桑葚吴人民;31
难忘家中老宅夏君栋;32
远去的乡愁万华山;33
意自闲王苏霖;34
夏夜流萤罗晶;35
往者犹可忆,来者亦可追刘欣;36
离别薄圣仪;37
枣城的春天宋杰;38
记忆里的缕缕香气邢璐璐;39
我与春运尹丹;40-41
西行漫游高雅虹;42-43
安六爷黄曦;43-44
灶火罗允希;45-46
再见,小城刘沛然;46-47
永远的怀念陆花;48-49
昭陵六骏宋娇;49-51
读“诗”,把生活变成“诗”孙益平;51-52
凡尘烟火中的人生—评汪曾祺的《人间至味》赖芳建;53-55
春节年画文化的保护与激活贺小凤;55-57
记一次骑行朱亦尘;58
文学评论
明代《花间集》序跋集注薄爱;59-61
论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陈彩霞;62-64
颜延之的《秋胡行》用典探微何晓霖;65-67
论郑知常汉诗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元素胡建新;赵玉霞;68-70
以《萧萧》为例谈沈从文“美”与“悲”的生命美学观黄佳;71-73
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分析—以《老人与海》和《哈姆雷特》为例黄文虹;74-76
运用评价理论解读文学作品—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黄子君;77-79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风格姜佳宜;80-82
《喜福会》叙事策略探析李馨;83-85
从个体心理学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刘爽;86-88
李白——是浪漫主义者又超越浪漫主义卢青楠;89-91
叙事视角下邵丽小说《金枝》的分析罗文娟;92-94
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平凡的世界》罗璇;蔡仕华;陈家纯;95-97
《册魏公九锡文》文体溯源及其典范之功微探谭雪姣;98-100
论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汤文;101-103
苏童女性小说的宿命书写唐敬;104-106
浅析《呼兰河传》的比喻修辞格及文学意义唐芝一;107-109
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女性观——以《夜莺与玫瑰》为例王静;110-112
论冰心《超人》中“何彬”形象的塑造田立慧;113-115
北固山楹联与镇江地域文化之关照王越;谢矅宇;116-118
浅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三种爱情观吴敏;119-121
试析传统文论中女性的养成与同化——以孔子的女性观为论述中心夏慧玲;122-124
陶渊明饮酒诗看其人生观向静;125-127
诗与唐传奇的文体建构喻智琦;128-130
一语叹尽明妃迹,一曲咏进子美心——《咏怀古迹》其三文本解读张欢;131-133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的具体体现张强;134-136
论《小城三月》中女性的不同婚姻观与人生悲剧张一涵;137-139
为爱而生,为诗而生的茨维塔耶娃张悦;140-142
错位困境下的失路人——评胡建文的长篇小说《好好活着》方染;143-146
“鉏麑触槐”考邵万峰;146-149
从结构主义视角赏析《春夜喜雨》阳子芯;150-153
李滉的文学观郑华君;153-156
论晏殊的乐舞词肖宇冰;157-160
封三
《石膏——思》陈天琪;161
《城市变迁》秦琪;161
《九月静物写生2》姜金岩;161
《稚焰1》马铭哲;161
《森林之忆》于淼;161
《静物系列2》战薇伊;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