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初夏时节又逢君戴蓝;1
封二
《枕》陈雅茹;2
《梦语》雷之鑫;2
《飞麦》孙琳;2
《敦煌壁画——莫高窟第57窟观世音菩萨》李梦佳;2
《蓝色巴黎》夏东慧;2
《泉城印象插画设计》王振;2
诗歌苑
春风吻上我的脸(外一首)日冉海天;4
父亲黄磊;5
我把思念挂在飘移的云朵上 驾驶一船的月光远航(外十四首)孙国文;6-9
青春魔力巧克力刘思伶;10
我只是一片土地(外二首)黄必良;11
梦境里的乡愁(组诗)邓磊之;12-13
小说林
北疆之恋张仲永;14-41
红云飘过秋里塔格闻捷;42
松鼠说张琼;43
刘老汉与牛郭学德;44
惬事曹光贵;45
散文馆
六月的风,沁凉而熨帖邹謇;46
挺拔的杉罗耀晟;47
又是一年麦收时薛玉伟;48
修行,并生根盛开唐水灵;49
六叔黄文姬;50-51
杯茶素心高兴;51
方向不对,怎样都是徒劳——《诗经·蒹葭》里的上下求索刘明洋;52-53
文字的魅力王耀鋆;53
老井田德洲;54-55
永恒的吟唱高红燕;55
又是一年麦子黄许红美;56-57
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重读《边城》黄永娴;57-58
这一路王若琳;59-60
寻絮何八骏;60-61
中秋之后吴越;62-64
童年的美好回忆耿子岩;65-67
文学评论
基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研究步晓雯;68-70
金代王庭筠前后期诗歌比较曹凯仑;71-73
曹植五言诗研究陈书凝;74-76
论雷平阳诗歌中的原乡情结陈应红;77-79
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抒情特色高青;80-82
唐弢杂文风格探析李梦婷;83-85
超脱·沉思·悲悯——解读冯至《十四行集》李楚瑶;86-88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作品分析李佳睿;89-91
高岑边塞诗异同比较李楷淳;92-94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女性形象赏析李坤格;95-97
评价理论视域下《老人与海》的文本话语分析李双双;98-100
论王安忆《考工记》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刘敏睿;101-103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鲁俐;104-106
以“道”观之:老子平等思想的三重维度罗斌娬;107-109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探讨吕鹤;110-112
王阳明与湛若水的“心学”比较孟曌楠;113-115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的空间建构盛明杰;116-118
从合作原则看《世说新语·言语》的语言艺术王冰嵘;119-121
浅析《论语》中礼仪的文化特性吴秀红;122-124
《论语》在日本中世纪后期以来的传播与影响王倩;125-127
英美文学中的积极探索精神分析——以《阿甘正传》为例王亚丽;128-130
白日苦短行——重读何士光的《种包谷的老人》晏静;131-133
从《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看卡佛的简约派小说杨赛;罗莉桃;134-136
看似寻常最奇崛——论梁遇春散文的崇高重构杨世琪;137-139
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双重视角叙事杨烁;140-142
论珂月词中的民歌化特征杨雪;143-145
《边城》的悲剧诗学解读张洪许;146-148
浅论《论积贮疏》和《论贵粟疏》文章结构的异同张孟乔;149-151
黄鹤楼的四季与故事周欣;吴昊;赵笑涵;曾雨卓;152-154
挣扎与摆脱之进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沙砾》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周欣仪;155-157
生命史诗巨作《活着》品鉴朱家胜;158-160
封三
《废墟》柏祎昭;161
《夏日晚风》聂格格;161
《胸针——心之壁》薛凯月;161
《戏鱼》孙崇侠;161
《海船》李倩倩;161
《听海》王恒;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