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头条作品
木壳风琴方言;5-29
小说精选
房梦王鼎;30-35
紫丁香花又开汇凝百川;36-43
大哥分“军粮”魏亚东;44-47
走眼(外一篇)吴明生;48-50
笨老婆小月昱;51-52
山狗雷晓明;53+55
魂归来兮田百合;54-55
散文现场
老王和他深爱的四个女人魏平;56-58
远航王鹏;59-60
补缀旧时光杨旭彬;61-62
醉在家乡观音塘(外两篇)付令;63-66
父亲的“人世间”刘广英;67-68
扫尘(外一篇)李师宇;69-70
最温暖的角落(外一篇)程艳红;71-72
同桌的你,岁月怎堪回眸中唐雪元;73-74
老叔的桑粒顾丽雯;75
鸡汤辣豆腐徐强;76
南山岭上杜鹃开王成家;77
这一杯敬自由(外一篇)赵韬;78-79
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李德富;80-81
炊烟,我生命里的乡愁(外一篇)周鸿;82-83
文盲父母是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危新;84-85
非虚构
行跃千里访原乡 心心相依筑梦想——东南大学“吴未西东”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崔睿;张敏;90-96
老韩讨薪记刘喜权;97-103
诗视界
致远方姐姐的一封长信陈小曼;104-110
短章舒然;110-111
她的笑声,穿过一个又一个黑夜(组诗)陈筱静;111-113
如果我爱你(组诗)乌鸟岛;113-114
情缘,情悠长(组诗)曹煜平;114-118
时光的碎片(组诗)贺一新;118-120
光阴记(组诗)王武臣;120-122
一粒看不见的尘埃风霜扑面(组诗)吴才华;122-124
家乡(组诗)李景中;124-126
黄昏(外两首)胡志超;126
生命在时间里游刃有余(外一首)马勇;126-127
雨(外一首)贾帆;127
我的村庄(外一首)胡边江;128
荻花白徐勇华;128-129
流星划过枫桥;129
金风(外一首)蔡恒学;129
八旗风(外一首)王世茹;130
王的捏造(外两首)付令;130-131
小满聂厅;131
落日叙述着每一个人的黄昏(外一首)戚泽民;131-132
鸭绿江边(外一首)李依令;132-133
走不完的梦(散文诗)牛涛;133
夏季,我在乡村龙安村夫;134
布道者(外四首)阿仁;134-135
楼塔:洲口桥(外一首)倪平方;135-136
风吹过故园(外一首)吉荣华;136-137
与我无关(外一首)曹剑雄;137
母亲,我心中的佛牟明智;137-138
芦苇高月翠;138
童真陈国华;138
折叠时光张文霞;138
月下的窗梁宝君;139
徒手攀登马智礼;139
秋天是一座城堡(外一首)王京波;139-140
呆着不飞的鸟媛婕嫣;140
当火遇到冰沁悦;140
泪珠(外两首)曹雪莲;141-142
文人四友白红卫;142
香樟树下相遇(外一首)韩樟树;142-143
龙人北野;143
我被深秋咬了一口(外一首)黄元标;143-144
蚁象(外一首)陈思灵;144
晶莹的琥珀陆毓;144
文学评论
《半生缘》人物悲剧命运根源探析夏青青;145-147
从目的论分析《背影》英译本王涵;148-149
“心”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分析——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例李梦娇;150-152
艺术评鉴
车中窥人——《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的“汽车”想象与现实书写胡天宇;153-155
从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看中国歌剧的发展刘泽慧;156-158
海顿《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技巧吴曼钰玲;159-160
古筝作品中民间音乐的运用与价值分析欧阳芷萱;刘利连;161-163
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在筝乐中的运用及其演奏分析——以《晓雾》《秦桑曲》为例许文轩;刘利连;164-166
古筝作品《幻想曲》中的民族元素及演奏分析刘卓雯;刘利连;167-169
史韵文廊
浅谈《周易》对中国舞蹈发展的影响谢洋扬;173-174
文化视角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陈欢欢;175-178
虚拟现实及3D打印技术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与展望王珊;179-181
流行演唱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尹通通;182-183
全民阅读视角下的朗诵艺术背景音乐创作分析张乐;184-186
音乐教育的主体功能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以重庆万州L中学为例张泸丹;187-189
目的论视阈下抗疫标语的英译研究方茜;尹丕安;190-193
长三角记忆
1990年,马塘的那匹马范锦华;194-197
书画世界
浅谈工笔画临摹胡元元;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