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头条作品
芳草无情(下)妩媚;5-33
小说精选
眼睛出卖了你攸学常;34+58
散文现场
沂蒙之光李铁峰;35-55
在时空转换中生命变得深厚丁祖荣;56-58
我爷爷的爷爷奶奶石小婧;59-60
心间的茶香周鸿;61-62
乡村四季周婧婷;63
须信情亲千里近张潇尹;64
杀猪孔令玉;65-66
诗视界
重逢(组诗)乌鸟岛;67-71
一个叫石庄的地方(外两首)秦骏;71-72
母亲河的小浪花(散文诗)李光伟;72-73
今冬有雪,别开生面(外两首)陈永杰;73-74
一座城的心事(外三首)阿仁;74-75
不愿理发(外两首)吴雨欣;75
元宵杨梦花;76
堂叔(外一首)李支援;76
父亲是一杯浓茶(外三首)唐帅;76-77
太阳花盛开的地方(外一首)龙党高;77-78
小区一幅画叶邨;78
新年之愿(外两首)陈泰利;78-79
这个世界,我曾来过徐玉华;79
播州湿地公园韦胜明;79-83
端午悼屈原刘杰;83-84
踏莎行·母亲(外四首)倪进宝;84
解意(组诗)刘春利;84-85
春到塬上(组诗)石世明;85-87
孤独的小草(外一首)阎世才;87-88
向晚(外七首)张春晓;88-89
巴黎元素(外一首)王凌志;89-90
笔直的影子(外三首)林钊勤;90-91
实与虚(外一首)耿拥军;91
杏花(外一首)舒连军;91
非虚构
一弯冷月葬诗魂——王文娟和《红楼梦》陈佩;92-94
文学评论
《离骚》之神话:仪典文本结构的生成路径张鸿鹄;95-97
苏轼词中的老庄思想韩瑞琦;98-100
唐音宋调的不同韩林谛;101-103
逃离困境下的悬置与温情叙事——读张楚小说集《夜是怎样黑下来的》于卓;104-106
人类中心主义的瓦解——从生态批评视角浅析《雏鸟》中的伊娜物种李柯;107-109
解构成功失败的二元论——《斯通纳》中主人公斯通纳的反英雄形象罗楠;110-112
《克拉拉与太阳》中的不可靠叙述王思琪;113-115
布鲁斯侦探小说理论视角下的《蓝衣魔鬼》解读沈思月;胡笑瑛;116-118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靠叙述者的多面性王韵清;119-121
《权力与荣耀》的叙事频率郑燕敏;122-124
《美国人》中纽曼在欧洲的三次商业活动张明珠;125-127
文学作品中的苏联时代女性形象——以乌利茨卡娅的《女孩儿们》为例董洁;128-131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李帆;132-134
流亡与困顿——《微光世界的继承者》中的犹太民族共同体构建吴超;135-137
艺术评鉴
兔纹样在马口窑陶器装饰纹样中的创新设计曹英;韩蕊霞;138-140
书法作品的鉴赏与品评王車琚;141-143
席勒审美理论视野下左权小花戏的美育价值乔小云;丁雪卉;144-146
贝多芬《A大调第三号大提琴奏鸣曲》创作特点与演奏分析徐翊铭;147-149
体验式教学方法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吴义娜;150-152
高职音乐赏析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谭佳漪;153-155
中小学音乐教育西洋管乐社团的发展马朝建;156-158
践行“课标”论 探索“教改”路——以小学音乐课程为例庄婉红;159-161
奥尔夫教学法在民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古筝教学为例朱裕楠;162-164
艺术考试改革后的综合类大学钢琴教学模式王柯;徐晨;165-167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李梦婕;168-170
和声思维在合唱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莫雨莎;171-173
歌唱学习中的体态管理周娴婷;174-176
抚慰心灵 探寻归宿——艺术曲目《思乡》的演唱技巧和风格把握方晨;177-179
传统民歌融入高职美育教育的实践——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熊翌琴;180-182
健身排舞的发展与特征谭碧;陈凤珍;183-185
舞台艺术实践效果最大化的多维度要求董和谐;186-188
史韵文廊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曹潇月;189-191
文化视角
红色档案视角下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王素红;192-194
阅读有道 群文传声——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路径周楚清;195-197
网络语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用对策王琦;198-200
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定位与发展——以珠海市图书馆为例卢仁翠;201-204
房屋建筑类汉西-西汉图谱词典的编制与应用刘知鱼;毛娜冰;205-207
韩国留学生量词“个”的运用偏误贾尧;208-210
杨静锋作品杨静锋;2+211
李羽双、李敏、曾雯洁、幸涵鑫美术作品李羽双;李敏;曾雯洁;幸涵鑫;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