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头条作品
前方大雾何惟;5-52
小说精选
木梳危新;53-55
散文现场
苏州的白月光殷礽;56-60
一张被凝固的青春照片石小婧;61-62
吴山寻宋韵陈伟雄;63-64
谢尚江散文两篇谢尚江;65
密密匝匝的日子魏亚东;66-68
放逐心灵来陆浑魏铁桩;69
怀念火柴文川河;70
小河,难舍的乡愁伍岩生;71
桐叶落时桂花香张惠质;72
诗视界
紫金山风骨(外一首)张国庆;73
往事(外三首)李献宗;73-74
守山人(外一首)廖诗林;74
在乡下(外一首)傅海清;74-75
最美最撩人的花色(外一首)郑亚飞;75
春讯(外一首)陈永明;75-76
致你,四二五零(外一首)包韩湘;76
春醒(外一首)张学辉;76-77
灯蛾(外三首)许敬阳;77
故乡的力量(外一首)许良才;77-78
你种的不是蒜,是寂寞(外一首)碗哥;78
更俗剧院
躺着挣钱李向上;79-82
糊涂公司李向上;83-86
兵强的婚事李向上;87-90
考上师范李向上;91-94
幸福致富李向上;95-99
非虚构
袁雪芬与《祥林嫂》陈佩;100-102
文学评论
困顿与伟大:杜甫诗歌中的美学思想与人文情感王一府;俞馨然;103-104
曹操诗作对建安文学批评的反映张咏忻;105-107
群文阅读在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晚唐咏史怀古诗”为例李征宇;崔豫;108-110
从儿童叙事的流变看莫言创作新变——以《天下太平》为例段昭璇;111-113
江淹对楚辞的接受张晓晴;114-116
媒介改编下的《人世间》文本的接受美学陈婉倩;117-119
自然与人文的邂逅——阿来《蘑菇圈》的生态伦理意识张钰杰;120-122
撕裂的生存状态与沟通理解障碍——关于东西短篇小说《飞来飞去》巩怡林;123-125
拉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与研究期待冯勤;126-128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角下《温夫人的扇子》汉译戈晓萌;129-131
双重他者的自我建构——后殖民女性视域下的《踩影游戏》杨鹃忆;132-134
“群”概念下名著导读法及其效果杨家海;唐丹;135-137
《现代的诱惑》中的潜在话语结构曹凯雯;138-140
分裂、杂糅与重构——库切《耶稣的童年》的文化身份建构倪梦蕾;141-143
艺术评鉴
英模人物题材电影影像呈现新走向——基于电影《焦裕禄》和《我的父亲焦裕禄》的比较分析刘卿遥;144-146
《甄嬛传》皇后乌拉那拉·宜修的人物形象谭晓榆;147-149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风格段鸿浩;150-152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刘静;齐文静;153-154
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艺术魅力肖懿轩;155-157
高校古筝重奏乐团的多元化教学意义与策略李叙靓;158-160
安徽省高校音乐人才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黄晓蒙;王喆;161-163
声乐专业教学中演唱与钢琴艺术指导的配合卢忠华;164-166
二胡教学中的音色陈梓劼;167-169
小学音乐的识谱教学林能发;170-172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以湘艺版九年级下册歌曲《桑塔·露琪亚》为例朱卿仁;173-175
“学院派”民歌的传播瓶颈与策略孙雪琦;176-178
史韵文廊
壬午兵变后清政府对朝策略的转变——以软禁大院君为例谢晓东;179-181
从东南互保看张謇的地方自治理念吴尧;182-183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审美教学管兴平;吴昱蓉;184-186
《颜氏家训》的家庭美育教育思想及其启示齐泽书;武全全;187-189
汉字构形与交通文化赵晶阳;190-192
文化视角
习近平新时代文艺观对主题性绘画的影响李俊;193-1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科声乐课堂教学的路径卢瑶;196-198
高中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路径邵桢;199-201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李书;袁红兰;202-204
达斡尔民族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宋兴蕾;袁继杰;205-207
书画世界
吴冠中水墨画的形式美王艺霖;208-210
杨茂林书法作品杨茂林;2+211
好家园陈顺源;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