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构建之我见——兼与加润国、李建欣商榷傅有德;1-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宗教功能的论述及其对宗教社会学的贡献李华伟;7-11
道教研究
历史与神话双重记载中的张道陵——以江苏沛丰文化为视角孙亦平;12-18
论曹操与道教的关系及民间道教的转化张振龙;19-26
论《老子想尔注》中的“指形名道”张晓雷;27-35
道贵其义:道教“芙蓉冠”的历史形成与文化意涵杨蓉;36-46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及其和诗研究张涛;张钦;47-52
刘处源与玉源仙派略考徐克;郭武;53-58
元代集贤院与道教之关系刘晖;59-66
始青道境:大高玄殿与明世宗的信仰世界何江涛;67-77
明代高道孙玄清《清静经直解》考论詹石窗;范佩佩;78-85
浙江图书馆藏《悟真篇直注》的“心华”思想探析何欣;86-93
堑城坛与堑城醮黄勇;94-99
佛教研究
部派佛教时间学说之争的当代诠释陈群志;100-106
《大般涅槃经》“无我”论及其与“轮回”“涅槃”之理论关系白宗军;107-115
权力、价值与信仰:北魏宣武帝高皇后出家事件探析陈超;116-121
“老人入墓”图的文化语境——以榆林25号窟《弥勒经变》为例李翎;122-125
宋代僧众的日常:茶果、茶药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王大伟;高雅;126-129
近代江浙地区汉传佛教教育的实践与特点胡永辉;130-137
未完成的现代转型:都市佛教的发展阶段论及其当代性问题谭苑芳;林玮;138-143
中国宗教与审美研究
禅宗与听觉式审美聂清;144-147
人类学美学视域下的上古羽舞祭仪研究常磊;148-154
时空与身体:道教绘画中的“香气”孙鑫蓉;155-159
空间与美学:山海环境影响下的崂山道教之滥觞及审美特征王禹栋;160-164
民族宗教与西部边疆研究
瑶族经书民间传承的考察研究张泽洪;卢顺维;165-171
凉山彝族“则布苏”仪式研究——以美姑马红村田野调查为例曲比阿果;172-179
云南阿吒力教“吒黎宗”的田野考察沈玉菲;180-187
基督教在大理凤仪白族中的家庭传承与社区嵌入张睿;188-194
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田野考察研究梅红;195-201
基督教研究
从“经”到《圣经》:HOLY BIBLE汉译书名之演变孔令云;谭树林;202-212
耶弗他女儿赎父与缇萦救父的孝观比较林艳;213-218
问难与辩释:明末佛耶“虚实”之辩——以《天主实义》与《原道辟邪说》为中心郑利锋;219-225
20世纪初西南苗族群众性皈依基督教现象探析张丽萍;王睿;226-233
1920年代美国圣公会湖北教会学校登记始末聂利;234-243
论“God”译名之争的地方经验——美国长老会驻宁波传教士的抉择(1844—1863)赵力;244-250
其他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
寄库信仰之渊源再探——兼论“寄库”与“受生”信仰之关系徐汉杰;251-254
兰茂与杨慎儒道互补思想的比较范靖宜;255-261
以《小团圆》为引浅议宝卷的流通张劼圻;262-266
论信仰文化对清水江下游乡村公益事业的推动——以碑刻资料为中心李鹏飞;267-273
书评与信息
禅学指要——陈兵先生《佛教禅定学》评介殷国涵;276-278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冉灿;279-281
汲古得新,交流互鉴——第一届东亚宗教文化线上国际学术会议述要陈弘毅;28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