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研究评论
5W视域下《经典咏流传》第四季传播模式探析罗娟;1-4
中俄音乐交流的跨文化反思王晔;刘莹;5-7
“创意·创新·创业”融合的美术学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李云;左红卫;8-10
临县伞头秧歌的文化变迁付军帅;11-13
轻型抒情男高音对中国歌曲的演绎探究——以石倚洁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越人歌》为例徐德时;陈莅菡;14-16
浅谈诗经音乐创作及表现形式黄海花;17-20
从乡土间走来——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发展路径研究苗虹;周昕;21-24
安徽花鼓灯的民间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以颍上花鼓灯为例刘佳;25-27
新媒体视野下东北民歌的社会学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杨璐;28-31
多维艺术理论视角下的《骷髅幻戏图》研究吴凤婷;32-35
谈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现当代舞的时代价值李方元;36-38
当代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肖漫宇;39-41
从“无知”的角度论《诗学》中希腊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武军涛;42-46
书画视界
杜甫在花鸟题材题画诗中的美学主张魏文强;47-49
浅析儒家美学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陈力炜;50-52
音乐舞蹈
小提琴演奏的运弓方法研究王微致;53-55
傅雪漪古诗词艺术歌曲《湘君》的审美思考郭博理;56-58
艺术歌曲《在这幽暗坟墓里》的音乐分析及情感表达万帅;朱琳;59-61
图形符号与身体语言——现当代西藏舞蹈《印》的创作审思朱立凤;62-65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研究尤梦瑶;66-68
“苏济川虫虫歌”的艺术特征与活态传承研究朱敏;69-71
论西域风格古筝作品的特点——以《西部主题畅想曲》为例李莹莹;72-74
浅谈“江南丝竹”中扬琴的演奏技法颜子雄;75-77
初探巴洛克时期那不勒斯乐派及其声乐作品演唱风格周南;78-80
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技巧及其训练研究华献;81-83
中西舞蹈艺术发展特征之比较谢逸凡;84-86
声乐作品《古老的歌》意蕴及演唱研究马金玉;87-89
浅析《我的祖国》蕴含的思政价值张国芳;90-92
论钢琴音乐艺术的审美情感表达王子瑛;93-95
艺教论坛
舞以新民 舞以为人:谈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在普通高校艺术社团开展素质教育的优势李潍西;96-99
全媒体时代声乐教学策略研究分析鞠銮升;100-102
基于OBE理念音乐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一)——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为例刘畅;103-105
舞蹈在广西大学美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王若伊;106-108
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必要性胡逸凡;109-111
中国近代音乐教学法研究综述侯厉嵩;112-114
在单簧管学习中获得良好音色的途径和条件王雨田;115-117
地方高校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究与实践——以《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为例罗超;118-120
浅析手绘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朱柳颖;121-123
高校艺术教育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孙海丽;124-126
舞蹈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欧阳菲菲;127-129
浅谈高校钢琴分层教学的方法与运用尹学毅;郭航宇;130-132
《民族室内乐》在应用型高校教学中的培养目标可行性研究吴琼;133-135
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郭厚阳;136-138
柯达伊教学法中高校视唱练耳中的运用研究王倩;139-141
戏剧与影视
情怀在心间 精神永流传——评民族舞剧《骑兵》孙素涵;142-144
论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的联系和区别刘晓莹;145-147
民族歌剧新样式:花儿剧的音乐及其表演艺术特征——以花儿剧《牡丹月里来》为例黄锦;148-150
民族歌剧《英·雄》中湖南花鼓戏元素的运用王容;陈雁飞;151-153
新时代“挑山工”精神的舞台艺术呈现——评现实题材舞剧《挑山》高阳;孙萌;154-157
音乐剧《剧院魅影》中戏剧化的三角关系——以情歌对唱《别无所求》为例郭路遥;158-160
说出隐匿在角落的故事——以热奈特叙事学理论探究《隐秘的角落》龙华云;邱知尘;161-163
《你好,李焕英》真情与传统交织的中国式情感表达王群力;164-167
探究影视音乐的艺术特征张沐;168-170
浅析歌剧《党的女儿》片段《血里火里又还魂》的艺术特色杨茜媛;171-173
浅析歌剧《运河谣》选段《来生来世把你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分析徐然;174-176
艺术交流
山西音乐产业发展规律研究赵婷;177-179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文艺创作指导思想在中国画作品中的体现——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为例梁文慈;180-182
新闻摄影中视觉符号的应用李华林;183-185
岭南音乐文化传承及创新分析朱冉;186-188
征稿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