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学思索
作为猴子的人——论戏剧《猴子与新郎》中的身份危机与诙谐反讽贾涵斐;1-6
毕希纳的“身体观”与“现代性主体”思考谢敏;7-14
家庭创伤记忆与自我身份认同——特莱谢尔的《失踪者》刘海婷;15-20
解析《痛苦的中国人》中无聊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林晓萍;21-26
语言研究
从功能翻译角度看中国文化因素德译的五种翻译模型——以《中国文化常识》(中德对照)为例王颖频;侯云程;27-34
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德语版《共产党宣言》语篇分析——以复数人称代词和修辞为例陆娇娇;35-42
文化学关键词
动物韩嫣;43-50
人文纵横
论敞开(Das Offene):里尔克、海德格尔与阿甘本的动物想象孙纯;51-55
托马斯·曼的精神故乡:吕贝克张杰;56-63
德国主流报纸话语中的难民形象——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为例邵凌玮;64-70
书评
遗忘的福音和诅咒——阿莱达·阿斯曼《遗忘的形式》述评庄玮;71-73
2016年中国德语国家研究文献目录(选)李迪;陈维;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