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生产型产业园何去何从本刊编辑部;11
关注
生产型产业园的发展与设计姚建伟;徐金荣;12-19
齐康专栏
乡村历史建筑特色——以福建民居为例齐康;20-21
都市设计
结构成就建筑之美——南昌·旭辉中心示范区结构设计彭礼;22-29
理论研究
建筑研究中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以体育建筑表皮研究为例沈晓鸣;唐秋萍;杜信池;周立;30-32
疫情下“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在线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建筑学专业设计课为例吴麒;邬胜兰;33-34
环境设计实验教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梅欹;陈炜;35-37
基于生态理念的绍兴传统村落建筑遗产活态保护与乡村绿色提升机制研究陈思;38-39
时代背景下建筑师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思考——以同济大学“建筑师职业教育”课程为例徐洪涛;40-41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城市传播研究知识图谱分析窦文娜;42-43
“三生”协调视角下麻地川村发展策略研究李欣莹;梁生;44-46
共生理论在乡村振兴景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武晓倩;李鹏宇;47-48
后毗邻时代下的建筑学范小琳;王冬;49-50
从体验到切入设计——以建筑学“入门”课题“从茶到室”为例俞泉;吴超;51-53
评价社区物质环境的适老性卫大可;闫玉梁;54-56
壳体建筑微结构仿生的桁膜复合结构原型研究孙明宇;57-59
“共生艺术”工业遗产保护更新策略——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叶洪图;陈美琳;申大鹏;60-61
中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比较研究朱燕梅;刘芳;62-65
大学校园避难空间视觉感知研究王佳欣;张姗姗;66-67
类型学视野下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邹阳;何玮;68-70
城市公共空间的边界模糊性研究陈晔;71-73
城市高架桥下空间环境整治策略研究——以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为例吴新宇;康涌泉;陈宁静;74-77
案例解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之下的泛民宿设计再思考——以广西实践为例庄召建;梅青;78-80
多元包容——中学校园设计策略的思考吴震陵;李才全;章嘉琛;81-82
庆尚道型朝鲜族民居空间形态特点及改造研究——以海伦市东太村老旧民居改造方案为例金日学;吴玉迪;83-85
临海市孔坵村保护规划的三个维度——生态、文化与历史庞乾奎;86-89
建筑类型学视角下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空间操作手法分析刘海坤;90-92
基于生物亲和理论的亲生物建筑设计——以皮克林宾乐雅酒店为例席天宇;秦欢;于文洛;刘储铭;93-94
苏州工业园区住区公共空间的症结分析及解决思路韩佳纹;95-97
用户参与式设计模式在村史馆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郑州市五龙口村村史馆为例杜世虎;付亚金;唐丽;98-100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地域文化旅游开发策略研究苑宏刚;田婧;101-102
福州传统祠庙戏场空间特征及其当代适应性策略初探——以三坊七巷天后宫为例石子青;邬胜兰;103-10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交融——浦口象山湖公园设计的探讨李心然;106-108
广东乡村庭院空间自发性建造特征及更新策略研究汤辉;关美燚;冯思懿;109-112
中原地区汉代住宅形制研究白明辉;113-115
哈尼族传统村落异化建筑研究——以墨江县癸能大寨为例李德清;郑绍江;116-118
既有住区海绵城市改造后跟踪研究——以厦门市明发半岛祥湾A区为例苏宇彬;闾邱杰;119-121
建筑品牌带来的矛盾——以上海虹桥展汇为例王嘉成;赵勇;122-124
“积极空间”下的旧城社区改造研究——以望才里社区为例胥来;李继春;125-127
等雨绸缪——基于拆迁预期下的村民空间行为研究唐心荷;杨曼;姚佳晨;张艺缤;128-130
对环境与需求的精细化解读——成都腾讯大厦郑泳;131-133
景观园林
内生的绿色——华数白马湖数字电视产业园设计回顾冯余萍;李宁;陆激;134-135
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郝晟;罗薇;梁增飞;殷颖迪;136-137
窗? 非窗?——中国古建筑的窗之美张立威;138-141
浅谈中国院校的园林意象营造蒋惠涵;李铭扬;崔朋;142-143
城市营造
环杭州湾大湾区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实证研究谢倪慧;黄忠华;144-146
真实性原则下的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南宋御街为例金费婷;147-149
大都市周边小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瓜沥镇为例邱翔;150-152
非历史保护街区的文化更新与复兴的方法探析——以北京朝阳门地区为例宋剑玮;冯寅;153-154
文化建筑地域性表皮的设计表达徐彤;肖大威;徐晴;155-157
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布局策略研究——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赵志庆;钱高洁;158-159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孙黇芝;邹广天;罗颖超;160-162
基因视角下哈尔滨历史城区空间特征解析谢佳育;赵志庆;163-166
浙江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来自杭州市主城区的调查报告褚焱宏;戴晓玲;于文波;167-170
中小学校园地下接送空间特征与设计策略——以西安市为例刘济瑞;宋雯君;李凌;171-172
城市新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研究——以杭州城西科创新城核心区为例韩岗;冷嘉伟;173-175
城市更新背景下轨道站点片区精细化城市设计策略研究——以南京朝天宫地铁站为例赵薇;176-177
寻找城中村与城市的罅隙——以广州市为例王祥雨;姜立文;秦凤艳;178-179
“韧性城市”背景下老城区闲置文脉空间开发策略研究——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郑皓;汤啸天;180-181
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实践历程与理论发展分析宋一鸣;仇怡嘉;戎筱;莫弘之;182-183
江西省南昌市老职工社区适宜性调查研究——以江西氨厂职工社区为例张婉蓉;邱路;184-185
社区公共空间休闲行为研究进展张玲玲;186-189
基于建成后综合性能评价的城郊地带农民安置区建设——以南京麒麟综合居住片为例孙弘捷;李金花;王瑶;芮媛媛;190-193
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城市滨水空间控制性要点研究杨玫;194-195
基于空间基因的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特色设计策略研究戴德胜;196-197
从地方文献看苏州古塔的建造薛垲;198-200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街区改造策略研究——以成都枣子巷特色街区为例刘梦婷;王国恩;201-202
焦溪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时代宜居性”探索李佳艺;唐正晨;203-204
疫情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改造升级版策略研究——以苏州被撤并镇老旧小区为例陈倡;205-207
文化与商业双重影响下老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原伟;孙盛楠;何晓阳;李旭蕊;208-210
基于寻路行为的地铁站与商业接驳空间优化策略探析田诺;魏书祥;许从宝;王阳;211-214
突发事件下的城市交通韧性系统分析研究武晶;颜青青;焦天帅;215-217
老城复兴中商住性传统街区更新活化策略——以郓城县北门街区为例马金剑;高宜生;吕晓田;218-221
探索发现
应用劝导式设计思维缓解儿童就医焦虑的医疗空间设计研究卢纯福;范莉;吴剑锋;楼俊辰;222-224
破层游走——当代文化建筑垂直化发展的空间特征浅析陶涛;吴中平;黄全乐;225-228
自然采光条件下复杂屋盖形态的体育馆采光口防眩光研究宋悦;梅洪元;229-231
古民居保护及修复中的原状复原研究——以周口鹿邑县贾滩古民居为例王川;唐丽;张宗鹏;232-234
基于地域特色视野下的主题餐厅研究浅析——以食厝酒吧餐厅空间为例李建建;魏攀;蔡依萍;235-236
适用于中国南方木构建筑的FDS火灾模拟建模方法兰震宇;李新建;237-238
东方文化圈视角下的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的本土转译李广伟;郑东军;239-241
建筑纪实
鼓浪屿近代建筑水刷石立面构图研究王成修;费迎庆;242-245
基于空间嵌入和系列表达的美丽乡村主题景观表达初探——以无锡市洛社镇福山村“福文化”风光区景观设计为例宋居宇;曹杰;何兰;姜卫兵;246-248
粤港澳近代圣公会教堂建筑的本土化研究薛颖;鄞盼;249-251
带来浸没式体验的主题乐园——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项目设计钟慧华;252-254
非物质文化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以山西晋中市寿阳县胡家堙村为例李宝文;朱向东;王崇恩;255-256
晋商大院的符号研究宋昊;王崇恩;257-258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现代转译——以山西建筑艺术展示中心课程设计方案为例张恬霖;康峰;曹如姬;259-261
地域建筑文化
浅谈衢州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孙亚丽;陶慧芳;徐省;周艺萍;262-264
特色小镇特色街道景观风貌浅析——以杭州云栖小镇为例张家韵;田密蜜;265-266
蒙古族餐饮空间民族符号的应用杨祺磊;孟春荣;267-268
同质而异构——晋北、内蒙古中部地区汉族传统农宅之比较研究张昕;孙丽平;269-271
论文投稿指南10
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272
A&C 2021年订阅已开始 欢迎订阅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