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卷首语
建筑改造中的新与旧何镜堂;11
关注
大爱无形——中华慈善博物馆的新旧对话何小欣;12-19
齐康专栏
乡村历史建筑特色——以内蒙古民居为例齐康;20-21
都市设计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及优化技术运用王庆芳;22-25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研究王琴;26-29
理论研究
养老机构户外环境使用研究——采用行为观察与图片比选法于泽坤;刘博新;于文波;30-34
中国园林“如画”观的现代性启示研究夏慧琼;35-36
基于包容性理念的智能厨房设计研究俞叶盛;朱上上;37-39
北京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色彩特征浅析靳丽颖;陈静勇;40-41
侧重学生能力感知的建筑学实验课程体系分析周琴;黄荣鋆;吴文;42-43
徽州与陇东地区传统村落空间意象比较研究——以婺源县理坑村和正宁县罗川村为例张泉;戴宜顺;44-46
乡村振兴战略下长白山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徐强;钟雯;47-48
论中世纪以来西欧历史建筑发展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凌俐云;49-50
动态功能观趋势下新建售楼处与幼儿园功能置换设计方法探究王江滨;李蓓茹;51-53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关于乡建“适宜”思考的两个实践谢锴;54-56
发展心理学视角下儿童体验中心独立促进性空间建构策略研究李承来;齐天雅;刘曦子;吴宏禹;57-58
基于兴趣点数据的电影院空间布局曹芳洁;邱芸;王渊洁;李纯;姚双燕;59-61
中国建筑遗产价值认识的特殊性代鹏飞;刘子瑜;孙泽宇;62-64
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村镇聚落空间响应模式研究——基于中心地理论视角马一帆涛;65-67
中文语境下“材料”一词含义变迁——中国传统材料观浅析陈嘉逸;68-69
公共生活的巨大容器——中国城市语境中的“巨构形式”理论述评林孟蓉;吴中平;70-73
开放空间防火疏散设计研究——关于国标图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5.5.17图示7的探讨高峻;吴雅萍;74-75
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空间设计探析王梦如;76-77
沧州地区脱贫农村公共活动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研究周洪涛;翟广泰;78-79
中国近代工业遗产发展及保护利用模式研究仲美玲;王月涛;王博涵;80-82
基于民宿产业的乡村振兴发展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疏口古村为例董植;陈永忠;王在位;83-84
超低能耗住宅政策标准综述研究——论低层产能住宅的发展与机遇刘文辉;张宏;赵亮;杜小旋;85-87
建筑类学科视角下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综述与展望赵小龙;马炎君;88-91
案例解读
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保护的云参与模式研究——以潮州嵌瓷为例游玥;黄薇;吴剑锋;刘肖健;92-94
由简而生、循理而新——以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展示中心设计为例探究投资限制下的理性创新方式张永青;钱乃琦;马迪;95-96
高校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调研与现状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为例胡芳;郭卫宏;97-99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以温州市泽雅镇为例祁巍锋;周妍;100-102
京西农村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研究——以门头沟区张家庄村为例马凤琴;朱申;103-104
广府古城风貌保护与利用研究谢空;赵宏宇;颜建雄;刘莉;105-106
北京街区更新的“对话”——以北京新街口街道展示中心改造为例王欢;钟珏;李文;107-111
乡村休闲景观适地性设计案例分析邓寒松;吴林利;李明珠;112-113
福建师范大学星雨湖滨水景观现状调研及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初步分析石子青;114-115
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特征研究——以平定州四村为例冯晋萍;王金平;曹如姬;116-118
校园建筑气候缓冲层的设计策略研究——以沈丘县东城实验学校项目为例韦峰;李瑞聪;119-121
基于视线通廊分析的历史城区高度控制研究——以正定古城为例马曙晓;陈彬熇;唐韵;122-124
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设计研究——以光山县正大街片区为例杨佩;吕红医;付亚金;125-127
织补:肌理的新生——以杭州市梦想小镇仓前老街更新为例卢佳;128-129
城市设计视觉维度下苏州线性地域特色空间研究——以十全街为例温腾飞;130-131
欠发达地区城市风貌解析与引导——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兰江新区为例孙嘉麟;132-134
高校建筑室内环境质量多方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侨大学教室为例陈秋;欧达毅;135-137
景观园林
基于古典文艺作品分析的中国园林中的女性角色研究逯星辉;丁绍刚;汪松陵;138-140
虚拟现实技术在传统园林建筑保护中的应用黎志轩;王东;141-142
木塑材料用于风景园林景观暨设计之要吴依然;143-144
基于空间基因提取的村庄景观形象特色研究——以淮安市龟山村为例孙玉叶;145-146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博物馆公共空间螺旋楼梯设计初探黄骏;谭婧;林燕;147-149
城市营造
城市中心区建成环境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与策略——以邯郸市为例任洪国;敖涵君;150-153
基于气候功能评估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建设——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韩旭;154-155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演变及规划设计思路研究韩岗;冷嘉伟;156-158
当代城市宠物活动空间研究茅晓婷;刘靖妍;赵方舟;袁淑颖;汪军;159-162
中国典型城市热环境效应及土地利用变化申嘉澍;李麟宛;163-165
防疫思维下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策略浅析曲翠萃;张婧悦;贾巍杨;166-168
韧性城市理念下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平江历史街区为例唐诗琦;169-170
地铁站域公交车换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魏书祥;管芮;田诺;171-172
基于活力特征分析的城市广场公共空间研究——以杭州市民广场为例蒋蕾;邓小军;173-174
郑州市秋季住区不同室外空间的微气候与人的感受分析李佳玥;王琨;薛思寒;175-177
城市既有独立式公共卫生间改造设计策略研究宗德新;黄方意;178-180
以归属感为导向的养老社区环境因素权重研究谢煦东;汤朝晖;181-183
同城化视角下跨江联动共建园区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江阴—靖江工业园为例卞熙昀;184-185
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地铁站点设计研究——以苏州姑苏区6号线地铁站点设计为例姜伟;徐红权;王军;186-187
存量规划视角下的城市发展初探——以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沿线为例蒋帅;李云鹏;188-189
老旧小区环境的适老化微改造建议——以南京建邺路、张府园小区为例潘卉;冯浩宇;190-191
探索发现
校内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实践初探范丽娅;黄景勇;192-193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省典型乡村空间变化及其优化对策研究——以绍兴“五星达标”村庄为例王涛;奚慧建;周彩鑫;董航;林雅;194-197
当代设计学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模式探索浅析陈炜;沈佳琦;198-199
动画在古建筑保护及其文化传播中的应用——以“生态美学”为视角丁家珍;200-201
“景观”内涵中的世界观思辨康世磊;岳邦瑞;薛立尧;202-203
建筑学技术类课程与BIM技术融合的教学研究郭剑飞;冯静;吴玉华;204-205
基于适应性设计理念的职业学校规划设计探研李铭扬;蒋惠涵;崔朋;206-207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的中小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郑州航空港育人国际学校为例韦峰;靳贝贝;208-210
基于情感体验的大学校园环境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李香凝;张靓;成玲萱;亢媛;张雨;郭琦;211-213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综述罗杰;王金平;贺美芳;214-217
文物建筑外立面保养维护与周边环境整治方法初探——以深圳市龙岗区客家围屋西浦新居为例戴明琪;陈昌勇;郭祥;刘威;陈少伟;218-221
乡村旅游项目中文化IP构建策略和方法探究——以华润五丰农业观光园项目为例庄召建;梅青;222-223
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边界拓展研究郑淼;张程凯;温洋;224-225
“线上教学”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改革途径探讨戴锏;邹志翀;226-227
建筑师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符号学意义的探究崔瑶瑶;228-229
建筑纪实
基于全流程视角下的度假型酒店的环境整体性研究及思考——以普吉岛拉查酒店为例杜小旋;刘文辉;230-231
浅析滏阳河主河道邯郸段古闸的建筑特征杨彩虹;杨佳楠;陈晓卫;武宇清;232-233
“指创”手工艺坊空间设计浅析李建建;丁家珍;胡瑞;234-235
浅析国内度假型精品酒店建筑空间组合方式陆俊衡;林旭文;236-238
物质建构和空间意图双重视野下建筑模块集成化设计研究孙鹏;朱雷;239-241
地域建筑文化
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研究初探郭琦;甘洛明;242-244
藏式传统建筑要素探析周子尧;邓传力;索朗白姆;王梓曼;245-247
新地域主义代表——阿尔瓦多·西扎的建筑思想齐若宁;248-249
英国科茨沃尔德小镇建筑空间特色研究周露;张帆;250-253
浙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金华曹宅古村落实证研究(一)丁旭;李嘉励;254-256
适应湿热气候的岭南传统建筑绿色营建智慧研究——以三间两廊为例王若瑾希;郭卫宏;窦建奇;谢涵笑;257-259
建筑实录
关于市民服务空间创新模式的探讨——以苏州自贸区商务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为例刘辉瑜;260-261
建筑与摄影
浅析无人机航拍在建筑摄影中的运用卓树奇;宋健;262-271
本次活动主题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视野”1
论文投稿指南10
A&C 2021年订阅已开始 欢迎订阅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