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言论
关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乔兰;王景;焦晶晶;刘淼;4-5
文创产品中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分析李睿晗;崔茵;6-8
高职院校陶艺教育高效节能型培养模式内容与策略董亮;吴元发;张璞;9-10
现代生活陶艺的造物观念尹赫男;周秋韵;11-12
美学“灵媒”陶瓷饰品设计——《艺术美学》与《陶瓷饰品设计》课程间有效“沟通”的壁垒合作熊青珍 ;罗志强;13-14
莫伊谢延科的现实主义——二十世纪俄罗斯人文历史的绘画表达黄轶;15-16
浅析现代陶艺给景德镇陶瓷艺术带来的影响叶小艳;吴元发;贺娟;17-18
探讨
女性视角下的陶瓷艺术创作分析路剑峰;19-21
近代日本陶瓷工业对中国瓷业的影响——以醴陵瓷业的借鉴为切入点王琪;22-24
关于时尚元素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探讨董云青;25-26
良渚时期“神人兽面”纹对青铜器饕餮纹的影响罗洪文;27-28
陶瓷坯体3D塑性成形及原料性能研究蒋小英;29-30
荣昌陶的传承与创新探索钟鸣;31
传统龙窑烧制与环境保护思考张晞;32-33
浅说米塑的色彩和寓意郑小红;34-35
谈德化白瓷雕塑艺术——从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说起,以佛像雕塑艺术为主题陈长炼;36-37
贵州三都水族的水书艺术价值黄丽霞;38-40
探析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蒋文瑞;周雨婷;41-42
陶瓷颜色釉绘画研究——以人物绘画中的语言、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为例伍健行;王目国;43-44
非遗传承
德化白瓷的艺术特色与传承马羚;45-47
艺品
和焕定瓷文化艺术和焕;48-53
古为今用,老为新用——淄博齐品系列设计感想高太鲁;54-55
高太鲁日用瓷作品欣赏高太鲁;56-59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王立新;60
陈宜国艺术作品欣赏陈宜国;61
《松壑望远图》之创作随笔解康迅;夏惠芳;关晓杰;62-63
现代建盏赏析廖珍琴;64-65
工艺与实践
釉下五彩与刻瓷结合的技艺李新一;韩蕊;66-68
醴陵釉下五彩瓷中工笔花鸟画装饰的技艺与实践解读王子明;李泰霖;褚兴彪;69-71
建盏烧制工艺的创新与发展滕景龙;72-73
再现唐宋歙州古法之结晶釉《新安卿紫》洪兵;74-75
防污耐磨防滑陶瓷砖工艺技术的分析马兆利;76-77
陶瓷工艺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之我见朱雅;78-79
柴烧建盏的审美文化刘美琴;刘金龙;80-81
山东史前白陶制作及烧成工艺研究冯忠民;82-86
龙泉青瓷手工圆器制作技艺及其艺术追求李斌;87-88
探究近代陶瓷粉彩人物装饰的工艺特点徐鑫;89
当代陶瓷高温颜色釉人物绘画的特点——以借鉴西方油画为例张泉喜;程显惠;90-91
研究与应用
固相法制备(Ca1-xSrx)1.35Sm0.65Al0.65Ti0.35O4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马才兵;92-93
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极化性能热稳定性研究进展邱燕子;94-95
河南地方民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途径研究——以钧瓷技艺为例王婼瑶;96-98
陶瓷雕塑创作中艺术审美体现与文化内涵罗志奇;99-102
湘西土陶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研究田光硕;103-104
紫砂“汉铎”造型源流认识李兆斌;105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在明代白底青花瓷器纹样中的应用武瑞琳;李新雨;张传扬;伍世龙;106-108
用于陶瓷烧成温度测量的工业热电偶在线校准的必要性分析林娜;刘翰承;吴耀星;王国建;109-112
古陶及金石传拓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化淑红;113-119
探析陶瓷传统人物绘画与当代陶瓷人物绘画的异同——以高温颜色釉为例程显惠;张泉喜;120-121
悟道与设计
浅议龙泉青瓷雕塑及其高尚的艺术创作李巧强;122-123
造型与装饰
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的装饰之美王蓉芳;王一婷;王献茹;124-125
浅析青瓷雕刻装饰艺术之技巧、构图、眼光谢昆;126-127
紫砂专题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浅谈紫砂《瑞鹤合鸣》的造型美感和文化意境陈婷;128
挥锄不觉倦,新月在楼西——浅谈紫砂《葫芦竹壶》的自然风光陈康飞;129
静夜独望舒 悠悠相思愁——谈紫砂作品《静夜思壶》的意像架构与情感寄托黄丽萍;130
璞玉一方,切琢无疵——浅谈紫砂《璞玉壶》的艺术形象李雄;131
浅谈紫砂壶《憨瓢》的造型与创作过程吴兴达;132
论紫砂器《灵芝提梁》的泥料特征和器型美韵刘静;133
浅析紫砂器《筋纹莲子壶》的器型艺术与美学风格赵佳;134
浅述紫砂《暗香壶》的创作及评析周华芳;135
一贴一抹田园情,一点一滴紫砂韵——浅析《南瓜壶》的造型设计与意蕴内涵邹森华;136
浅谈紫砂壶《明炉》的造型设计和传统理念李雨霏;137
论紫砂壶作品《青莲》的创新造型艺术邵海萍;138
论紫砂器《玲珑石语》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雅韵储亚;139
论紫砂器《福禄壶》的造型美学和吉祥寓意范云霞;140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浅析紫砂作品《高升竹》的造型设计及文化内涵顾伟峰;141
论紫砂器《六方汉铎》的泥料特性和造型艺术贺杨;142
论紫砂器《六方梨型》的泥料特性和器型艺术李涛;143
亭亭出水荷花瑞——浅谈紫砂《莲语》壶之美韵潘颖;144
筋纹之律动——紫砂《锦绣壶》之创作感悟沈誉;145
浅谈紫砂器《锦桂》的泥料特性和器型美学施云峰;146
论紫砂器《仿古如意》的器型美韵和器物内涵徐烨;147
论紫砂器《双线竹鼓》的造型艺术美学和器物哲学内涵张超;148
《深秋》紫砂壶的工艺美与意境美探析范锡军;149
妙手抟砂 匠心传承——论紫砂壶《兰心皓月》的工艺技巧和人文意境史国棠;150
浅谈紫砂《双线竹鼓》壶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潘景;151
从《陶刻人物对瓶》看紫砂陶刻的工艺特征与人文精神马晨;152
泥绘添彩,梨花之美——论紫砂器《梨花春色主人杯》的泥料特征和泥绘美韵沈有为;153
浅谈紫砂壶经典器型的艺术价值——以《石瓢》为例史福棠;154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浅析作品《南瓜壶》的造型艺术以及仿生壶的制作艺术林灿煌;155
浅谈紫砂壶作品《四方狮球》的艺术与文化表达强翼;156
淡妆浓抹总相宜——浅析作品《朱泥西施》的陶刻技巧与独特意境施昌成;157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浅析作品《玉兰花开》的造型艺术与文化内涵吴嘉炜;158
以《松声无晨》为例论紫砂陶刻的艺术情怀许卫国;159
绘形写神的泥绘艺术——浅议《凤耳寿公瓶》的艺术特征朱立;160
紫砂陶刻的文人雅趣——浅谈《玲珑兽耳瓶》的艺术特征庄鸣豪;161
论紫砂对壶《方山逸士》的方器之美和人文之道费鹏;162
从紫砂壶《平盖合欢》中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韵味韩煜;163
陶刻《山水笔洗》中连贯技巧江林献;164
龙韵据乾坤,福慧惯壶中——浅析紫砂壶《福慧》的工艺技巧与文化内涵陆奕;165
方圆相生——浅析作品《四方高灯》的造型艺术以及紫砂文化的创新手段徐云翔;166
福气满满,诸事顺利——浅析作品《诸事顺意》的造型艺术与内涵寓意周云兰;167
梅花料峭,暗香隐约——赏析《暗香壶》的意蕴美陈育平;168
鱼之乐,众乐也——浅谈《鱼乐》的壶艺观范泽明;169
紫砂壶《柿柿如意》中的吉祥韵味赏析李娅;170
借《爱的连续》壶创作探讨紫砂情绪钱苗苗;171
简谈《金瓜壶》的形意美感许华芳;172
杳霭祥云 眷眷紫韵——赏析《祥云壶》的美妙壶韵郑娇;173
紫砂陶刻创作探析戴沁;174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走进紫砂花器“桃壶”系列的精彩纷呈顾建芳;175
瓷中君子——中国青瓷吴清纯;176
书、画与紫砂的三通与三达周海英;177
紫砂壶艺的工艺漫谈周其坤;178
一袭华丽 紫韵寄情——论紫砂壶《云肩如意》的工艺之美和吉祥祝福徐刘;179
论紫砂壶《畅怀》之中蕴藏的工艺融合技巧和人文内涵潘小忠;180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浅谈紫砂《双耳方瓶》的文化内涵王东升;181
刀痕蕴笔墨,迹外尤传神——试论紫砂陶刻的装饰性与文化性应梅红;182
以刀代笔绎翰墨——漫谈紫砂陶刻的技法应用与文化属性陈庆元;183
高花岩外晓相鲜,幽鸟雨中啼不歇——浅谈紫砂《西施壶》的艺术之韵王彩芳;184
道法自然 紫韵留香——论紫砂壶《国色天香》中蕴藏的传统技法和文化传承范智超;185
紫砂工艺在中国特色文化影响下的发展与创新蒋韵杰;186-187
浅谈中国传统宗教艺术对何朝宗瓷塑造型的影响黄巧英;188
经典传承,敢于创新——浅谈紫砂《石瓢壶》的装饰艺术美感姜祎;189
传播
黄夏洪 陶瓷艺术黄夏洪;190
唐壮怀 陶瓷艺术唐壮怀;1
李士强 陶瓷艺术李士强;2
涂国生 陶瓷艺术涂国生;191
高太鲁作品高太鲁;192